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出版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古籍新书报 李金泉 参加讨论
    凡对《三国志演义》版本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毛本之前的所有《三国志演义》,可分为“演义”和“志传”两大版本系统,“演义”系统的代表版本为嘉靖元年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另还有夏振宇本、周曰校本、李卓吾本等;“志传”系统的代表版本为余象斗本、联辉堂本、杨闽斋本等。长期以来,学者为两大系统哪个更加接近罗贯中创作的原貌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未有定论。以前,持“演义”系统接近原貌论者因有嘉靖年间刻本存在,似乎略占上风。近年,随着属于“志传”系统的嘉靖二十七年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影印出版,“志传”系统版本重又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因为以前发现的版本均为万历以后的刊本,而且系多次翻刻之后的版本;而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则较多地保留了早期版本的面貌,中日学者研究后证明,万历后出版的很多“志传”系统版本,均为叶逢春本所出。
    概言之,叶逢春本的价值体现在:一,内容上较多地保持了原始形态,解决了—些长期争论的问题。如“关索”(或“花关索”)故事,嘉靖元年本无此内容,以后的版本特别是“志传”系统版本,无—例外地均有“关索”(或“花关索”)故事。于是罗贯中原本有无此故事情节成了中外学者长期争论的问题,叶逢春本的出现,结束了这场争论,因为分属“演义”系统最早本的嘉靖元年本和“志传”系统最早本的叶逢春本均无此故事,可证“关索”故事的插入乃书商所为,非罗贯中原本所侑。二,在语词等方面,保留了较多的方言俗语、元杂剧和明代白话小说的用语,可资匡正他本的谬误。如“托大”、“梯己”、“下饭”等特色词语,被后期版本改成“托付”、“知己”、“果品”等—般词语,有的甚至失去原意。“托大”本是“大意”意思,改成“托付”就错了。三,保留了被其他“志传”系统版本脱漏或删除的内容,可资校勘和补正他本之人。如叶本卷一第5段“董卓议立陈留王”,在“社稷倾危孰为持”一诗后,尚有“又曹仙有诗曰”的“腐彰为萤尚按时”—首诗。后一诗嘉靖元年本中有,而所有繁本“志传”系统版本均删。又如卷五第108段“刘玄德娶孙夫人”,在“江南雨霁涌青螺”一诗后,又有“水调歌头”一词,嘉靖元年本中亦有,但所有的“志传”系统版本都阙漏此词,若无叶本,我们或许会以为此词为嘉靖本所增呢。
    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原本十卷240段,现存八卷,佚失第三、第十卷,原书藏西班牙马德里郊外的埃斯克里亚尔修道院王宫图书馆,十几年前日本关西大学井上泰山教授从西班牙得到此书的缩微胶卷,于1998年以关西大学出版部的名义影印出版。当时为照顾读者阅读方便,影印时分为两截,上半截为原书缩小影印,下半截为对应中文释文,上下对卖,一目了然。可惜因为书在日本出版,国内学者特别是研究《国志演义》版本的学者能看到此书的寥寥无几,更别提研究和利用了。2005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曾出版过《三国志演义古版丛刊续辑》14册,其第一、二册即为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系主编陈翔华先生从其他渠道得到缩微胶卷影印的。今年9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又出版了陈翔华先生主编的《三国志演义古版汇集》丛刊,首先出版的又是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可见叶逢春本在《三国志演义》版本史上的重要性。然而,前者高达6000元的价格且印数80部,后者定价也达980元,让欲购买的研究者望而却步,严重妨碍了人们对叶逢春本的阅读和研究。幸好,因复旦大学章培教授的引荐,并得到了日本关西大学及井上泰山先生的支持,叶逢春刊本又作为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光华文史文献研究丛书”之一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大陆版。相信此书的出版,会对《三国志演义》的版本及传播史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