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梅(1884~1939),字瞿安,一字灵鳷,晚号霜崖,别署臞庵、癯盒、崖叟、逋飞、呆道人等。祖籍江苏长洲。他一生主要从事于戏曲创作、研究和教学工作,同时在戏曲的其他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制曲方面,他一生共创作了十四个剧本,为当时人们最推崇的一位传奇杂剧作家。曲律研究方面,他继承王骥德、李渔等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制、谱、唱、演的艺术规律,为曲之成学奠定了基础。曲史研究方面,他上自宋元,下至明清,通盘考察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变化、流派,并对历代作家作品加以评价,为当时与王国维齐名的曲史大家。藏曲方面,他南北搜索,晨抄冥写,收集了大量孤本珍本,为当时首屈一指的藏曲大家。校曲方面,他校订曲本一百五十余种,选择之精,校订之善,远胜于臧晋叔的《元曲选》和毛晋的《六十种曲》。谱曲方面,他为许多传奇杂剧打了声情并茂、宜唱美听的歌谱,使一些案头名剧在舞台上焕发青春,为当时的谱曲大家。唱曲方面,他继承昆曲正规,言传身教,带动并培养了一批昆剧演员和业余爱好者,为昆剧的振兴贡献了毕生力量。教学方面,他率先把戏曲搬到大学讲堂,南北任教二十余年,培养了一大批词曲专家,有力地推动了古代戏曲研究和教学工作。另外,他在词学研究和创作方面也有很深的功力,是一位著名的词学专家。 当时人们都十分尊敬地称他为曲学大师、曲学祭酒,但是自从去世以后却默默无闻,很少有人提及,甚至一些研究戏曲的学者都不知道他的名字。这是一个历史的教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吴梅主要从事旧体文学的研究和创作。当时新文学蓬勃兴起,旧文学迅速衰落,特别是“五四”以后,新文学占据了盟主地位,旧文学被挤到狭小的一隅,几乎淹没。而在旧体文学中人们又以诗、词、文、赋为正宗,把戏曲当作“小道”看待。正宗尚无地自容,“小道”岂有立锥之地!第二,被正统文人蔑视的戏曲当中,吴梅从事的创作主要是传奇杂剧,研究工作又偏重于曲律,这一切都是为昆剧服务的。当时昆剧已衰落到了谷底,寥寥无几的班社根本无力排演新剧。他创作的剧本很难搬上舞台,曲律著作也很少有人问津。第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古典文学研究大多以清朝中叶以前为主,现代文学研究又以“五四”以后为主,于是清末民初的文学便成了一片空白。身处这个时期的吴梅也随之淹没在茫茫的历史长波之中。 本书试图把这位戏曲大师介绍给今天的读者,让人们了解他一生的思想状况和在戏曲创作、理论研究、教学等各方面的突出贡献,以恢复他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笔者力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评述。但是,由于能力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它倘有抛砖引玉之用,那么本人的愿望也就达到了。 本书是在编成《吴梅全集》、《吴梅年谱》、《吴梅和他的世界》的基础上写成的。在搜集资料和写作过程中,吴梅先生的二儿媳邹韵湄、三儿媳邹斯萃、四儿媳韩洁贞提供了不少材料和情况;吴梅先生门生任中敏、唐圭璋、王季思、李一平、钱南扬、常任侠、万云骏诸先生,或介绍情况,或提供资料,也都给予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近日,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梁教授主编《中国京昆艺术家评传》丛书,拟把本书作为其中的一种收入,于是我在河北教育出版社版的基础上又略加增补和修正,希望尽可能把一个遗憾较少的新版本奉献给读者。 王卫民 2009年11月22日于北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