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清风雅韵播千秋——俞振飞评传》后记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唐葆祥 参加讨论
    1978年春,上海昆剧团成立时,我调到该团当编剧,任创作组长,从那时起就认识了俞老。但与俞老的直接交往则是在1982年秋。其时,我随团到西安作巡回演出,俞老与李蔷华老师也同去了,除了参加一些艺术活动外,我还陪同他们一起游览了兵马俑博物馆、骊山华清池、乾陵、昭陵、茂陵、马嵬坡、碑林等名胜古迹。俞老还应邀到西北大学讲学,讲的是他一生与昆剧结缘的经历,后来我帮他整理后,发表在《陕西戏剧》上。这是我第一次协助俞老所做的文字工作。在此以前,俞老的文字工作一般都由昆剧老作家陆兼之做的。1987年陆先生故世后,这部分工作就由我担负起来。这样我与俞老的接触就日益增多了。1989年春,俞老就嘱托我这个后生小子为他写传,这是对我的极大信任和器重。但由于资料不全,加上其他事情的干扰,撰写工作时续时断,一直没有完成。在俞老生前没能让他看到这部传记的出版,这是我十分愧疚的事。但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今年年初,在上海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陆稼林先生的鼓励和敦促下,我下决心抛弃了其他工作,日以继夜,奋战数月,终于在俞老逝世三周年之际把它写成了。当我将这一叠叠书稿敬献在俞老灵前的时候,我的沉重心情似乎减轻了许多。
    这本传记记录的是俞老光辉而又真实的一生。说它光辉,因为俞老在京昆事业上的贡献,足可彪炳史册;说它真实,因为这里写的俞老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十全十美的“神”。在他漫长的生活道路上,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有痛苦;有事业的拼搏,也有感情的纠葛。当俞老娓娓讲述他这些不平凡的经历时,我惊诧于他毫不隐瞒自己的私生活和真实感情,毫不避讳自己的性格弱点和某些失误,这分明要我把他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来描写,而不是把他当作完美的“神”来敬奉。
    俞老早年的一些珍贵资料,大多在“文革”中丧失殆尽,全凭回忆,难免有疏漏之处。我尽量对照当年的报纸,一一加以核实和订正。在编写其活动大事记过程中,我查阅了《申报》和解放后出版的各种报刊。至于俞老在外地的演出活动,因手头缺乏资料,只能暂缺,待以后有机会再加以弥补。
    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得到了李蔷华老师的全力支持,她不仅帮助回忆,提供资料和照片,还仔细地阅读了全部书稿,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郭汉城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此书作序,鼓励甚多。此外,陈西汀老师、俞经农先生、陶影女士、倪穗珠女士、王绍基(江上行)先生、胡忌先生、徐希博先生、许寅先生、陈莹女士、薛正康先生、谢志良先生、舒纪云先生、张万良先生、杨振东先生、张申英女士、王诗昌先生以及俞老的弟子们为本书的编写和出版,提供了不少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唐葆祥
                                    1996年9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