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有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2)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古籍新书报 夏含夷 参加讨论
    以上的原因比较实在,其他外国学者一定会有同感。但除了这一原因之外,作为一个以“汉学”为自己研究中心的美国学者,我的“国际化”不是自近日始,我早就界定了自己的学术圈子应该以中国为中心。我的老朋友李零教授说,我曾对我的西方同行说过,我是“以中国人为听众”的。我记不清楚自己在何时、何种场合讲过这句话,但说过与未说似乎并无多大关系,因为我的的确确是这么想、这么做的。我以为,作为学者,而特别是研究工作者,谁能检验我们的理论、结论是否正确?诚然,我们的听众包括我们的学生,研究生,偶尔也会包括社会大众,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同一学科内的同行学者。我们所作的研究如果不通过这些同行的检验审核,就很难说站得住站不住脚。但接踵而来的问题是,我们的同行学者究竟是谁?多数的外国汉学家以为,他们的同行学者是与他们来自同一国家或地域,有着相同或相似学术背景的学者。我觉得有这种看法是相当自然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他们所治的汉学只是西方汉学或是日本汉学,和中国汉学未必是同一个学科。(当然,中国国内的汉学也只是国内的汉学,然而这个圈子毕竟比其他汉学都大多了。)这就是虽然他们和中国学者讨论的问题相同,但是研究方法和结论往往大相径庭的原因之所在。对此李零教授曾不无感慨地说外国汉学家和中国汉学家之间的交流颇“像聋子式的对话”。李教授的这个比喻非常生动形象。然而,使我感到困扰的是我常常觉得自己沟通的问题不是与中国学者,而更多的是在于和西方汉学家缺乏共同语言。我深信我们汉学界的母语就是中文。所以只要是用中文写的,不但中国汉学家应该会评价,并且,西方汉学家和来自东亚其他国家的汉学家也都能看得懂。文章无需大声疾呼。有文便能共赏,因此即便是聋人之间也可以交流、对话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