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故乡啊,我的故乡

http://www.newdu.com 2018-07-11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故乡啊,我的故乡
    潘琪
    “月是故乡明”,每一位作家都离不开生养他们的故土,正如鲁镇之于鲁迅,湘西之于沈从文,北京之于老舍,高邮之于汪曾祺,上海之于王安忆,大墅之于方淳——大墅位于浙西淳安,是一座古朴清幽的村庄,是作家方淳魂牵梦萦的故乡,而《麦墅纪》正是她用以纪念故乡往事、怀抱浓浓乡愁的散文集。在书的扉页上写着这么一行字:献给我的姨母和母亲。
    追忆故乡,特别是少年时代的故乡,总少不了这么几个人,或是上山放牛下水捉虾的玩伴儿,或是如牛皮糖般黏人的弟弟妹妹,或是陪伴身旁耐心呵护的长辈。在方淳的记忆里,母亲和姨母是衔接起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从草木虫鱼到柴米油盐,从春夏秋冬到花鸟风月,在草木中有她们,在时节里有她们,在饮食、旧事、地理中亦有她们。故,在许多年后,在城市不断发展的今天,方淳再次回到她的“出发之地”,就像归有光修葺项脊轩一样,重修老家的屋瓦,令“尘泥渗漉,雨泽下注”的农家小院变得姗姗可爱,并冠以“槿园”这一朴拙诗意的名字。槿园于方淳而言是一件巨大的希望原汁原味保留,装进记忆行李箱的旧物。她的一生“因这一件件旧物,有了连贯而流畅的连接,有了与朦胧记忆相照应的件件往事的落实与对应”,属于她的大墅往事就此从黯淡而斑驳的旧影里露出吉光片羽。
    大墅的草木皆有情,木槿、梨花、板栗、乌桕、油菜花、半枝莲、酒酿花、鸠坑茶因着人的思量、愁绪、寄托而摇身一变,幻化出人的形体,萌生出人的情思,在作者的记忆里熠熠生辉,于舌尖品出甜苦酸涩的滋味。木槿,别名“舜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云:“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说的是古时男子将心爱女子的容颜比作木槿花,洁白且娇艳。“舜华”二字于唇舌间辗转,仿佛一声短暂的叹息,难免想到木槿朝发暮落的花期。木槿花期虽短,生命却顽强,恰如作者对父亲的等待与思念悠远绵长。
    草木难免摇落飘零,时节变迁,大墅的景致也十分不同。二十四节气中,唯有“芒种”谈人,“惊蛰”谈动物,其余谈的皆是气候。一年四季,村庄的日子,多可喜,亦多可悲。其中最叫人难过与哀痛的莫过于“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花落水流红之际,去祭奠先人。死生是人生大事,死者为大的庄严肃穆,宗亲邻里的人情关怀,现也只有在村庄能体会得到。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脆香的黄瓜,金黄的番薯,甜滋滋的黄豆酱,米香淡淡的麻糍,最富淳安特色的羹,香窃窃的清明粉粿,鲜美的螺蛳、泥鳅和白条。游子辗转寓居过许多地方,但故乡独特的味道是永远的牵挂。
    关于大墅的旧事,童年玩乐的趣事是必不可少,诸如爬树捉知了、田埂上追蜻蜓,但更多的是那些传统的遗迹——绿蓑衣、木匠、竹匠、泥水匠、古宅等。而那些游玩过的地方,他们的名字从陈旧的记忆里蔓延出嫩枝,在一次次故地重游后抽芽:凤林港、麦坞、公山尖、南来庵、洞溪、积岭、下姜、淳杨公路。
    方淳的笔调质朴真诚,她的笔下有着“寒流”与“暖流”的交替,前者源自城市化后,城市对农村的强势侵占,资本介入生产劳动,如茶叶的商业化、蓑衣的消失、凤林港的变迁。没有土地不能生根,这是她灵魂上的漂泊。但所幸的是方淳的故乡,与她相伴的村庄,至今完好保存。在漂泊后,她仍有土地,仍能生根。所以,方淳的文字是温暖的,沁入人心,使人不禁产生重游故乡的念头。
    来源:北京日报、求是网
    责编:崔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