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专家谈】 近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填鸭式教学模式得到改善,重视阅读、注重兴趣激发等新举措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打好基础。两年前,英国教育专家在中国进行三个月的考察之后决定在英国8000多所小学推广中国式数学教学,就是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强调基本功的肯定。 但是回归到现实,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基础教育阶段繁重的作业负担和题海战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主要弊端是扼杀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磨灭了创新的火花。过分追求分数让孩子们失去了健康的体魄,对与学生人格密切相关的德育、美育倾注较少的精力。看来,鲁迅先生当年所发出的“救救孩子”的呼声,仍然应该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母亲,笔者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唤醒孩子对知识的爱好、尊重以及敬畏,培养良好的体魄,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育是一门科学的学问,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大学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培养人格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但很多时候,学生进入大学后因为重分数轻阅读所导致知识底蕴匮乏,缺乏思辨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所导致的学习涣散,课外生活中对影视、娱乐、社交网络软件缺乏辨别力、自律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所导致的过度沉迷,使得原本对塑造人生价值观有重要意义的大学变成了某些学生的安逸窝,浪费了大好年华。暗藏在分数后面的学生的一些软实力,如强大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善于承担责任的能力、善于找到自己弱点并在大学期间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能力,这些也许不一定在考试中体现出来,却会在日后社会上生存和竞争能力中得以体现。无疑,大学教育应该将重点放在对这些能力的培养上。 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健全还在探索之中,虽然建立了学位制度、分类教学、学分制、课程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但在具体实施方面,“放水”现象比较严重。“保研党”“出国党”“要分党”影响力强大,严重破坏考试生态。基于此,大学应该大力加强过程性评估,加强和细化课堂管理,让学生真正在课堂教育中受益。在考核中应该弱化结果性评估,这样可以有效打击“要分党”对课堂生态环境的破坏。 青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时期是青年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终身学习能力是大学应该注重培养的能力,决不能在培养时只注重批量生产而不注重培养质量,让大学生在错位的大学教育理念中浪费大好的青春年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