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觞于1998年的网络文学在市场与技术的合力推动下,20年来从最初的“草根”自由书写发展成了一个门类齐全、产业链发达的“庞大帝国”。今天,有些批评家仍将网络文学评价的出发点和重点放在“网络性”而非“文学性”上,试图将网络文学定义为一个有别于传统文学的他类。但从网络文学的成长脉络来看,网络文学的网络性淡化、文学性的回归而又带有商业化倾向已是不争的事实。 网络文学无论以何种表现形式出现、传播,它始终葆有文学的根本特征,用文字来表达审美。从口头文学到纸媒文学,到现在的网络文学,文学正面临着千百年来的文学传统的终结,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本身的终结,而是作家写作方式、作品存在和传播方式以及读者的接受方式等多方面的转变。 诚然,网络文学较之传统文学有着商业化、大众化、浅层化等与生俱来的特点,但网络在其中充当的不过是手段、介质。第一代网络写手李寻欢曾说:“网络文学的父亲是网络,母亲是文学。”(《新的春天就要来临》)他肯定了网络文学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来自于“父亲”的精神内涵,它拥有的自由、平等、真实、非功利等特征,随着网络的新奇性褪去,也宣告这些“父性”精神特质的转化与消失。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先锋新式文学,如今风靡全国,靠IP改编、开发手游,成功展示了其从二次元文化进入主流文化的路径。网络文学并没有改变文学的本质,它与传统文学相互渗透。 网络化作为时代的趋势,不仅体现在文学领域,而且散布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支付、共享单车甚至文学批评都以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进行传播。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文化没落的生存困境。而网络文学批评体系应淡化其网络化的色彩,把“日常表达”放在首位。 在消费社会背景下,网络文学成为作者与读者共飨的盛宴,它的日常性、互动性与社交性凸显。由于网络文学的大众化特质,网络文学的批评必然让美学回归日常生活,突破批判传统,迈向生活实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