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此情可问天:简·奥斯丁的文学创作与婚姻观(3)

http://www.newdu.com 2018-05-23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 赵渭绒 参加讨论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段她的文字:
    “我再也不能默默地听下去了。我必须用我力所能及的方法和你说话。你伤了我的心。我既伤心。又不甘心。请别对我说为时已晚,也别说这种珍贵的感情已经一去不复返。我再次把我自己奉献给你,八年前你几乎撕碎了我的心,现在我的心依然属于你。你不能说,男人比女人健忘,也不能说男人的爱情消亡得更早。我一直只独爱你一人。我可能曾经不公正,也可能软弱,闷闷不乐,但从不朝三暮四。我到巴斯来只是为了你,我想尽办法,只是为了你。难道你不曾察觉?不理解我的心思吗?我觉得你完全了解我对你的感情,如果我同样了解你的感情,我连这十天也不会等待。我此刻觉得难以再写什么。此时此刻,回响在我耳边的一切让我不能。你虽然放低了说话声,别人可能听不出你的意思,但我却能分辨你的心思。你如此善良,如此优秀!你的确公正地对待我们俩的感情。你相信男人中的确有人对爱情忠贞不渝。那就请你相信,我对你的爱无限热诚、忠贞不贰。
    我不知道等待我的是什么样的命运,我得走了。但是,我会回来,我会尽快回来找你。你的一句话、一个眼色,就能决定我今天晚上是去你家拜见你父亲呢,还是就此永别。(《劝导》)
    我们喜欢简·奥斯丁,原因很简单,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达西先生”,何况他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举止高贵甚至还有一年一万英镑的收入。事实上,伊丽莎白爱达西,绝对不仅仅是因为他贵族的血统和丰厚的收入,而是他所展现出来的对于女性的真正尊重及敢于直面自身人性缺陷的勇气。在这个意义上达西是一条真正的汉子!而伊丽莎白对于达西则显示出了一股修正的力量,当达西用吹毛求疵的眼光去看待伊丽莎白时,事实上是透露出他所在阶级的傲慢:觉得她身材不匀称,却被她美丽非凡的乌黑的眼睛所打动;觉得伊丽莎白缺乏上流社会的风采,却为她落落大方的爱打趣的作风而着迷。而伊丽莎白在拒绝了达西的求婚后,通过一连串的事件不断地澄清误会的过程,也是她修正对他的偏见的过程,最终他们意识到结合对双方都有好处:“女方从容活泼,可以把男方陶冶得心境柔和,作风优雅;男方精明通达,阅历颇深,也一定会使女方得到莫大的裨益。”[4]作者设计了傲慢的达西与极具反抗精神的伊丽莎白作为一种对抗性力量,说明真正的爱情有股修正性的力量,而一味的攀附与顺从则有可能适得其反。当出身高贵,一贯傲慢的达西在富有反抗精神的伊丽莎白面前受挫时,不得不促使他进行反思,他说:“我虽然并不主张自私,可是事实上却自私了一辈子。从小时候起,大人就教我,为人处世应该如此这般,却不教我要把脾气改好。他们教我要学这个规矩那个规矩,又让我学会了她们的傲慢自大。不幸我是一个独生子(有好几年,家里只有我一个孩子),从小给父母亲宠坏了。虽然父母本身都是善良人(特别是父亲,完全是一片慈善心肠,和蔼可亲),却纵容我自私自利,傲慢自大,甚至还鼓励我如此,教我如此。他们教我,除了自己家里人以外,不要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教我看不起天下人,至少希望我去鄙薄别人的长处,把天下人看得不如我。从八岁到二十八岁,我都是受的这种教养,好伊丽莎白,亲伊丽莎白,要不是亏了你!你给了我一顿教训,开头我当然受不了,可是我实在得益匪浅。你羞辱我好有道理。当初我向你求婚,以为你一定会答应。多亏你使我明白过来,我既然认定一位小姐值得我去博得她的欢心,我又一味对她自命不凡,那是万万办不到的。”[4]奥斯丁将自己身上的自爱投射在伊丽莎白身上,使她笔下的人物区别于形形色色的虚荣浮华之辈,这源自于她面对复杂命运时的智慧与淡然。她在作品中塑造了智识女性的形象,将自己个性贯穿到角色当中,伊丽莎白·班纳特体现了她的叛逆,爱玛·伍德豪斯体现了她的顽皮,《曼斯菲尔德庄园》的范妮体现她的恭顺,而安妮则综合了她的孤独与失落,她的遗憾、才智,还有她最终对沮丧生活的安然接受。写作能够让她在情感风暴后继续拥有平静的力量,使生活重新恢复到可控的范围,尽管略带苦涩,但终究可以忍受,不会使自己陷入到一种悲观主义,反而能从中获取力量,超越自我,从而达到一个更高的超我。
    这种气度和格局,在奥斯丁年轻时已经体现出来了。她在规劝侄女时说,沮丧和气馁又死不了人,苦难最终会变为磨砺。在某种意义上,她也是一个受难的女性形象,感情上的受挫成为她日后创作的原动力,激励着她日后能够成为著名作家。即便是在最强烈的感情面前,即便是在最关键的利害关系面前,她从来不会只考虑自己利益,具有基督般的奉献精神与宽广胸怀。这是一种放弃的美学,在爱情中优雅退场来成全最美的爱情,成就彼此的事业。在所有的作品中,简·奥斯丁在处理情感问题时都显示出一种稳妥感和一股从容的力量,从不大喊大叫,从不喊“哇”!美国作家埃米·赫克林曾写了一篇《从不喊“哇!”的姑娘》的文学评论来赞美她的从容。而她笔下最喜爱的女主人公身上都有一种极致的优雅,从而使她的作品也呈现出了一种古典的力量。她全然不顾同一时期渐渐冒头的浪漫主义,也不在乎权力与地位极高的粉丝,同为“简迷”(Janeites)的摄政王的建议。只是默默地埋头于自己的文学小天地,不轻易地变更主题,执拗地进行着书写。人们对她的喜爱延续了200多年,在北美她的粉丝们成立了“简·奥斯丁”学会,世界各地的粉丝团众多的“简迷”们热烈地拥护着她。因为喜欢她身上的区别于同时代其他女性的特征,她的典雅、克制、律己与对爱的纯贞坚守。正如法国学者卡扎明所说,“在简·奥斯丁的所有的作品里渗透着最纯正最本质的古典主义精神,即稳稳当当、秩序井然的精神上的和谐,而在这种和谐之中则必然最能显示作家的才智。奥斯丁的创作方法如此古典气十足,如此典雅,竟能使我们联想起那些伟大的法国分析家们所推崇的方式。”在英国文学圈内,“简迷”们宣称英语文学的成就不光靠莎士比亚来维持,还要指望一个42岁就去世的小妇人去支撑。简·奥斯丁的作品使简迷们底气十足,使他们在迷恋莎士比亚的“莎党”们面前也毫不逊色。尽管简·奥斯丁描写的是家长里短,最多将她的眼光延伸到乡间的三两户人家,但她却指出了人类的普遍情感,金钱与爱情的关系,理智与情感的关系。这些问题是任何社会都要面临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她所经历的也许是我们曾经经历、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的,她当初所面临的抉择也许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新的抉择。世界变了,时代变了,爱与人性却未变,她所坚守的恰恰是我们试图坚守却未能坚守的。这才是她真正的魅力所在!正因为此,她引起我们反思,我们通过阅读她的作品来重新认识我们自己。因此哈罗德·布鲁姆说,她比我们更了解人性,更了解我们自己。而简迷们则说,我们根本不想追随莎士比亚去拯救世界,却想模仿简·奥斯丁来生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