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生态视域中的女性文学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8-05-21 文艺报 李广良 参加讨论

    田泥在书中讨论了女性生态书写的几个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如张抗抗的《沙暴》、方敏的《大迁徙》《大拼搏》《大毁灭》《大绝唱》和《熊猫史诗》、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唐敏的《心中的鹰》、叶广芩的《老虎大福》、蒋子丹的《动物档案》《一只蚂蚁领着我走》、鄢然的《角色无界》等,对这些作品的情节和思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叙述和分析。这些作品可以说都是女性生态书写的典型文本,寄寓着女作家对自然的关切,及对人的生存命运的关切。这些作品中既有对山川、草木、动物本性的揭示,也有对现代性与自然之尖锐冲突的描写,更隐隐透露出女性与民族历史的深层隐秘关系。但有意思的是,与西方生态女性主义书写不同,这些作品中更多的是“人”对自然的压迫,而不是“男人”对自然和女人的压迫,中国女作家更看重的似乎是对自然的描写和“物性”的关怀,她们并不认为男人就是自然和女人的苦难之源。“以张抗抗、迟子建为代表的女作家,她们向来拒绝将她们的书写贴以女性主义标签,甚至反感将女作家称谓过分强调。” 这些作品是女人书写的,但作品的主题和思想都是超越女人的,是人类的,也是超越人类的。
    此外,田泥以全球视野,比照、考量了中西女性生态的差异:西方女性站在女人的立场书写就是为了女人,执著于做女人并不一定能成就女人;而中国女性站在人类的立场书写,并不执著于女性主义,反而更能成就女人。在此基础之上,田泥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女性生态写作的“形态”、“内在切换”及“主体姿态”问题。所谓“形态”并不是形式结构意义上的,而是作品主题与内在的表达,如“女性—自然生命的合一性”、“生命的蕴育与绵延”、“自然乡村法则生态秩序”等等;所谓“内在切换”既包括城市与乡野之间的“生态切换”,城市女性写作中的生态考量,对城市生态的批判与对乡村原生态的回归之间的“切换”;所谓“主体姿态”是创作主体的观念、意识、语言、叙事风格等的总和,田泥据此对女作家群体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考察。诸如对作品中人物的生命力和情感世界的把握,对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的深刻洞察,还有对女性生态书写与资本之间的“博弈”的分析。她对这种“博弈”具有一种高度的敏感,因而全书自始至终都呈现出一种“焦虑”和“紧张”。然而,博弈并不仅存在于创作主体与资本之间,还存在于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存在于作家与权力之间,甚至存在于女人与女人之间。我们对此要进行严格的分析,但不必把博弈视作一种纯然的负面现象。也许正是在这种博弈之中,女性生命意识才本真地表现出来,并通过女性的写作活动而实现。
    鉴于如是的独到与别致,田泥《博弈:女性文学与生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作家生态写作》是一部具有学理价值、现实价值的著述,不仅对女性文学的发展很有助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生长点也做出了有效的探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