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及其他
《语文建设通讯》2003年总第76期刊登了曹炜和龚穗丰二位的大作《试论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以下简称《试论》),文章颇有新意,从一个比较独特的角度,采用了比较独特的方法,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时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刁晏斌* 然而,我们觉得,这篇文章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当进一步地商榷和探讨。近年来,我们一直从事由我们提出的“现代汉语史”的研究,最近,正应一家出版社之约,写一本《现代汉语史》。所以,我们对现代汉语的上限及其形成过程等问题也非常有兴趣,并且也陆续地作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所以,也想结合与曹、龚二位的商榷,谈一下我们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和想法。 1. 《试论》中值得商榷的问题 1.1 一个不可能存在的等式 《试论》的基本作法是选择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汉语水平考试部制定的《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中所确定的3051个常用词,逐一考察其在《汉语大词典》中的首见年代,以此来确定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时间。这种作法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正如该文后的“编者按”中所说,“从研究的内涵而言,本文实质上讨论的是《现代汉语3051个常用词的形成》”,真是一语中的! 由文章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在作者的心目中,有以下一个等式: 3051个常用词 = 现代汉语基本词汇 = 现代汉语词汇 可是实际上,这样一个等式当然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即使这3051个常用词确实都是现代汉语中的最常用的词(我们在下文中要谈到,情况并不完全如此),那也不能与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划等号,更不能与整个现代汉语词汇划等号。 所以,我们认为,《试论》一文最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就在于范围和立足点的错误,即通过对3051个常用词的讨论,得出的却是关于整个现代汉语词汇的结论。 1.2 论证方法上的问题 我们认为,仅由常用词的初现时间来确定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时间,在认识上是有偏差的,在方法论上也是有问题的。 虽然我们说3051个常用词不能与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划等号,但是如果说这3051个词中的大多数都属于基本词汇,应当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样,我们就不妨从基本词汇的性质来谈《试论》在论证方法上的问题。 关于基本词汇,人们至今的观点和认识,基本上还是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所谈的几点:语言的词汇中的主要东西就是基本词汇,其中也包括成为它的核心的全部根词。基本词汇比起语言的词汇来要小得多,可是它的生命却长久得多,它在千百年的长时期中生存着,并且为构成新词提供基础。黄伯荣、廖序东(1997:302-304)谈到了基本词汇有以下三个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关于第一点,书中说道:“基本词汇在千百年中为不同的社会服务,并且服务得很好。例如:一、二、牛、马、家、门、山、水、上、下、左、右、斗、高、低等等。显然,这些在甲骨文里就有的词今后也还会继续使用下去。基本词汇之所以具有这么强的稳固性,是由于它所标志的事物和概念都是极为稳固的。” 正是由于基本词汇有稳固性的特点,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是贯穿古今的,也就是说,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必然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古代(包括近代)沿用下来的,这样,它们的初现时间自然就是在明清及以前了,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反倒令人奇怪了。 所以,由初现时间,我们或许可以考察和证明现代汉语某些常用词的发展及其源流,却不能用来确定整个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时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