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传统“遗忘”理论对当代文艺创新的启示(3)

http://www.newdu.com 2018-05-02 《中国文艺评论》 高文强 王婧 参加讨论

    三、“遗忘”作为文艺创新路径如何可能
    学会“遗忘”,善于“遗忘”,不失为补救当下文艺创新能力不足的一种方法。但“遗忘”如何使文艺创新成为可能,首先要明确遗忘的主要特点以及与模仿、抄袭的区别。
    《庄子·大宗师》中的“悗乎忘其言也”一语,可以作为对文学发展中“遗忘”机制之特点的恰当概括。成玄英疏曰:“悗,无心貌也。放任安排,无为虚淡,得玄珠于赤水,所以忘言。”(18)这种经历“遗忘”后的相似性创作,确乎出于无心而忘却前人之言的缘由。有心与无心,是判断主体究竟是“遗忘”下的创新还是在借鉴、模仿前人的关键,这种无心而任自然的创作过程,更接近于庄子思想中所体现的审美态度。
    其次,“遗忘”需要以继承为基础,继往才能开来。将“遗忘”作为文艺创新的路径,并非是无根之木,无水之源下的创作。以当下视角来观察,知识产权律师李田园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仅仅是模仿延续了文学作品的风格、意境、主题思想,但是在情节和语言表现上不相同不相似,我认为不构成侵犯著作权,仅仅是文学作品的借鉴;如果故事架构、情节设计、描写片段有大量的重合,我认为是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19)以这位律师的观点来看,“遗忘”的合理性在于要做到“得意忘言”。
    “得意忘言”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关于艺术创作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庄子的“得意忘言”说阐明了言与意之间的辩证关系,其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得意忘言”说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开启了中国古代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奠定了意境说的理论基础,这是关于“得意忘言”说的最惯常的阐发。我们认为,“遗忘”机制的过程其实也是艺术创作过程中得其意而忘其言的过程。在创作中,作者显然已经遗忘了前人的表达,却能营造出与之相似的意境。如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这两首格律诗都堪称经典,两者在意境方面较为相近。据说李白在登览黄鹤楼时本欲赋诗一首,但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大为叹服,直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在创作《登金陵凤凰台》时显然是忘记了崔颢的诗作,正因前者对其有所震撼与触动,一旦遇到相似的环境与心境,以此为契机便会触发主体的灵感与诗情,不由自主地表达出相近的意境与格调,在遗忘中结诞出新的硕果。试想,如果主体将先前所阅读的材料统统记在脑海,下笔时便会觉得缚手缚脚,甚至无从谈起,这将不利于文学的创新与发展。所以“忘言”是继“无心”之后,“遗忘”机制内在理路的又一显著特点。《庄子·知北游》云:“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成玄英疏曰:‘初欲言语,中途忘之,斯忘之术,反照之道。’”(20)庄子借狂屈之口,告诉人们忘知、忘言而悟其真的道理,与“遗忘”机制的内涵有异曲同工之妙。
    朱光潜认为可以将老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应用到美感经验上去。学是经验知识,道是直觉形象本身的可能性。对于一件事物所知的愈多,愈不易专注在它的形象本身,愈难直觉它,愈难引起真正纯粹的美感。美感的态度就是损学而益道的态度。(21)“遗忘”机制之所以具有重要的哲学与美学意义,就在于“遗忘”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无论是在心理学还是在文学发展中都起到一种调节平衡的作用。在心理学上,遗忘是保持的对立面,也是巩固记忆的一个条件。假如人们没有遗忘功能,不遗忘那些不必要的内容,要想记住和恢复一些必要的材料亦是困难的。在文艺发展中,如果没有“遗忘”的存在,人们也无法自由的创作,文艺便不可能具有长足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明晰“遗忘”机制的审美特质及其合理性,可以将其视作文艺发展中一项革故鼎新,看入审美本质的诗性理论,它指出了创作从枷锁到自由的道路。故而我们应自觉理解并遵循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这一基本规律,忘其所忘,而不忘其所不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