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黄金明:伪创作谈

http://www.newdu.com 2018-05-01 《西湖》 黄金明 参加讨论


    我羞于谈论我的小说。在我看来,谈创作的情形有如下几种,像劳动模范胸戴红花上台介绍经验,而我没有经验推而广之,参的是野狐禅,多半会被视为大逆不道;像导演拍了部电影,然后告诉观众,他是怎样拍成的;还有一种是魔术师挖空心思变了个戏法,又要为大家掀开底牌。
    刚写小说时,《花城》(2006年第1期)“花城出发”栏目做我的专辑,我写了个创作谈:“每次阅读中国作家的小说,我都松一口气,我想要的小说,还没有被他们写掉。中国当代作家的小说探险或实验已丧失殆尽(如果曾经有过的话),哪怕是二手的实验!我要的是另一种小说。我追求小说背后的绝对精神以及抽象性质。我对地域或时代没什么兴趣。小说应该有力量超越地理和文化,甚至穿越积雪覆盖般的时间。我要的小说很难完成,我准备好了失败与耻辱。”
    今天看来,这有点大言不惭,倒也印证了我的“失败与耻辱”。这等于我将大多数读者拒之门外。我虽在《钟山》、《天涯》、《大家》、《芙蓉》、《青年文学》《北京文学》、《中华文学选刊》等二十多家期刊发表了五十多篇小说,逾100万字,小说形象却略显尴尬。有论者认为,我注重先锋实验意图,处于边缘,难免吃亏。这是自找的,也就没有挫败感。
    我一直在思考小说与现实的关系。小说不是镜子,不能仅仅满足于反映;也不是奴仆,不能被现实呼来喝去;当然要关涉现实,但小说还得挖掘生活中潜在的、可能的现实。我在“地下人系列小说”之《小说盗》中就借题发挥:
    陆深发现了当代作家千人一面的事实,每部小说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有一个或好几个塑造得饱满的人物,有逼真的心理刻画,有优美的景物描写,故事跌宕起伏,有开端与高潮,有冲突和对抗,总之有头有尾,呈线性结构发展,对现实生活像镜子那样反映,像看门狗一样忠实,而现实就是主人。
    那些小说的致命之处,就是缺乏创造性,文学性和想象力都乏善可陈。
    他认为,今天各种事件及信息铺天盖地,复述的意义不大,小说家必须对现实有所洞见并挖掘其精神性。他对当下时髦的影像记录般的小说敬而远之,也不信任一竿子捅到底的线性叙事。他发现好的小说家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既有的小说艺术的集大成者,譬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类是新异的、陌生的小说艺术的开创者,譬如卡夫卡、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前者被称为传统派或现实主义作家,拥有更多读者和追随者;后者被归入现代派,读者只有“无限的少数”,被要求更有耐心和思考,阅读也是一门需要训练的技艺(两者之间有莫拉维亚、辛格等)。作家要什么样的读者,就考虑什么样的写作。在洞城文坛,传统派声势浩大;现代派势单力薄,也常被小说鉴定者裁定为离经叛道。坏的作家以真理在握的架势将所写当成现实,却无视生活的复杂性(表象之下潜流暗涌、神秘未知及不可言说之种种),此类写作阐释空间有限又每被作者框定,说服力不够。好的作家对现实之复杂充满敬畏,警惕书写的局限及歪曲,只呈现某个视角下的某些侧面,却希望通过隐喻、象征和暗示等修辞手段,提醒并要求读者去探寻潜藏的实情。吊诡的是,有人擅长写实却写下了伪现实,有人却以超现实的方式揭示了现实。
    现代派跟现实主义的分野不仅在于小说修辞(如语言、视角、叙事及技术)上的革新,也在于世界观及方法论上的颠覆,若以工具作比,一为刀矛,一为枪械。两军对垒,武器落后者未必落败,但看着手持梭镖的人冲向枪林弹雨,或以步枪狙击轰炸机,让人心酸。人家都登月了,我们还停留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阶段。当然,两者并非泾渭分明乃至水火不容。好的作家超越这个那个主义,化腐朽为神奇;坏的作家捉襟见肘,什么主义也帮不了。一个好的作家(或一部杰作)的诞生,是天地间的造化。好的小说反映现实,更好的小说揭示现实乃至创造新世界。也许,现实主义是“无边”的。谁能否认卡夫卡的现实性?他的写作跟他生活的世界及他创造的世界是统一的。巴尔扎克也是,但他的时代远去了,卡夫卡式的世界则仍在持续。
    现实是瞬息万变的,像万花筒让人眼花缭乱,难以捉摸,呈现出钻石或棱镜多侧面的立体感及复杂性。现实是流动之河,是变幻的天空,是轮回的万物,要准确地揭示现实,就必须尊重现实的本质。但洞城的现实主义作家捕风捉影,掩目捕雀,将生龙活虎的现实当成了凝固乃至僵死之物,将其当成标本钉在文字之墙上,然后告诉读者说,他们抓住了现实。这其实走向了现实的反面,显得虚假、空洞和肤浅!像这样的小说,他还是不写为好。他梦想写出一部揭示乃至超越现实的小说。文学不为现实服务,但现实应为文学服务,好的小说应创造另一个现实。他被这个胆大包天的念头激动得热血沸腾。他写下:“另一个现实”。
    我的写作既瓜熟蒂落,又充满未知和意外。我不知道下一本书何时动笔、要写什么、怎么写,我只是持着铁风筝去捕捉文学天空中的闪电,而难以预测及控制其后果。相对于大家一窝蜂争着写的东西,我更愿关注无人问津的题材。写“地下人”小说系列也是一个意外,2012年5月,我在西安小住,先是写下了《逃亡者》、《挖洞记》。我头脑里蹦出一个念头,决定通过一组小说呈现一个地下世界,先是完成了《蝉人》,返穗后完成了《实验室》、《胶囊公寓》、《新生活》,2013年又完成了《看不见风景的房间》、《倒影》和《小说盗》。
    该系列杜撰了一个未来世界的地下城。每座城市都有一个地下卫星城,犹如树冠和树根,互为倒影。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天空、泥土和植物都消失了,人类进入了不见天日的黑暗时期,而古老的奴役与反抗仍然存在,并花样翻新。该系列杂糅了科幻、侦探、悬疑、言情、革命等元素,也融入了生态主义的思考及对科技主义的反思,对人类未来生活尤其是生存环境进行了反讽性书写,内容怪诞,形式大胆。《胶囊公寓》是对房地产及人居环境的反讽,《新生活》表达了人类寻求精神空间乃至翱翔于形而上天空的寓意,符合我对“理念(或思想)小说”的想象。该系列运用了中国套盒式的结构,每篇故事都套着一个乃至几个故事,有的篇目如《小说盗》套着十几个故事乃至无穷尽(子故事也介入现实或者干脆变成了事实),构成了一个叙述之圆的循环,这维持了我复调叙事的偏好,也有助于加强现实感。效果如何,还得看文本。感谢《西湖》对它们的鼓励。由于该文主体乃是未发表的小说片断,故曰“伪创作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