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17)(18)(19)[英]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高铦译,第10页,第96页,第36页,第66页,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②⑧(35)(36)(37)(38)[英]特里·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王杰等译,第190页,第183页,第186页,第67页,第75页,第73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 ③[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91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④⑥[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第24页,第34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⑤⑦[匈牙利]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等译,第143页,第146页,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⑨(12)(13)[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62页,第158页,第190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⑩[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63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1)[加拿大]埃克伯特·法阿斯:《美学的谱系学》,阎嘉译,第325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14)[美]斯蒂芬·贝斯特等:《后现代转向》,陈刚等译,第100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晚期资本主义”概念最早是比利时学者厄尔奈斯特·曼德尔提出的。曼德尔:1972年发表《晚期资本主义》,从生产、文化与科技的角度剖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与文化变革的特征,认为晚期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并提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文化矛盾问题。在曼德尔提出这一概念后,经过丹尼尔·贝尔等人的理论发展,“晚期资本主义”成为了概括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与文化逻辑的典型概念与理论。 (16)[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快感:文化与政治》,王逢振等译,第7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0)[美]丹尼斯·德沃金:《文化马克思主义在战后英国》,李丹凤译,第85页,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1)[英]参见雷蒙·威廉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的基础和上层建筑》,胡谱忠译,《外国文学》1999年第5期。 (22)[澳]格雷姆·特纳:《英国文化研究导论》,唐维敏译,“导言”(第7页),台湾亚太图书出版社2000年版。 (23)(24)[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刘晖译,第1-2页,第2页,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25)[法]雅克·朗西埃:《歧义:政治与哲学》,刘纪蕙等译,第5页,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6)[法]雅克·朗西埃:《词语的肉身:书写的政治》,朱康等译,第29页,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7)(28)[法]雅克·朗西埃:《审美革命及其后果》,赵文等译,《东方艺术》2013年第13期。 (29)Peter Murphy,Eduardo de la Fuente,ed,Aesthetic Capitalism,Leiden,Brill,2014,p.1. (30)(31)(32)(33)[法]奥利维耶·阿苏利:《审美资本主义:品味的工业化》,黄琰译,第117页,第107页,第9页,第8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4)[德]霍克海默:《批判理论》,李小兵等译,第235页,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39)[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王昭风译,第5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0)[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等译,第6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