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文学批评要顺应时代改变策略(2)

http://www.newdu.com 2018-04-18 文艺报 杨 矗 参加讨论

    “文学批评”的应然性对策
    鉴于“文学批评”的内在规定和新时代对文学的新要求,文学批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有以下应对策略:
    第一,要紧密把握新的时代精神,站在“地球村”、“人类命运共同体”、“互联网现实”等新时代的高度,体察人心困惑,洞察生活风向,用新的“现实真实”和生态文明、天人合一的“理想尺度”来为文学把脉,通过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批评,把文学活动引领到新时代的主航道上,以充当新时代之船的引擎和助推器。即如脂砚斋等对《红楼梦》的社会化传播和经典化建设起到的不二之功一样去“建宗立派”,创建新流派、新体系,要对互联网时代出现的网络文学、自媒体文学、文化传播等“杂文学”现象给予应有的关注,以真正肩负起文学批评在新时代“建设文学、守护文学”的新使命、新责任。
    第二,要把“读后感式批评”变成“媒介批评”和“理论建设批评”,使批评具有自觉的文学教育意识、文学传播意识和文学理论建设意识。一方面,文学批评要从“无读者意识”的“自我感受之文”向追求鉴赏、理解的“阐释之文”转变。在这方面,中国古代传统的诗话词话体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王国维《人间词话》等可以作为直接的借鉴之源,即新的文学批评可继承、弘扬、改造我国古代的“品话美学”,写出具有阐释性、鉴赏性的短文、美文,来改变文学批评的比较刻板单一的生态格局。另一方面,文学批评还要从“无理论”的“作品的附庸之文”,变成既有自觉理论观念运用又有能动的理论建构追求的“理论化之文”,使文学批评真正具有应有的“理论品性”。
    第三,把“圈子批评”、“人情批评”、“金钱批评”变成富有批判性、战斗性的“真批评”,使文学批评真正起到为文学活动把脉、导航的引领、指导作用,使批评真正享有批评、建设价值。
    第四,在方法上,文学批评既然要为读者发掘和重建作品的价值形态和意义逻辑,那么即使是侧重阐释,也要尽可能地用现象学、存在论的办法来揭示出作品更多可能性的界面,即应在兼顾以往注重“事实阐发”的基础上要更自觉、更多地向注重对作品隐含或深含的“可能性”的“揭示和阐发”方面倾斜,只有这样,文学批评才能以自己的“意义骨架”和作品的“形象肉身”相区分、相媲美,使两者交相辉映,相映成趣,同时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对抗和超越物化现实的“意义需求”。
    第五,新时代是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也是文学教育更加“广谱化”、“全息化”、“终身化”、“多媒体化”和“大众化”的时代,文学批评也理应更加自觉、更加深入地介入“文学教育”,把高校文学专业的师生作为自己的接受主体和后备军。这就要求文学批评要更自觉、更主动地想法走进校园,使自己成为文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方面美国新批评家们早在上世纪中叶就已经做出了榜样,美国新批评的主力军是“耶鲁四人帮”,他们都是耶鲁大学的教授。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文学批评才有了独立性和合法的学科身份,20世纪也才成了“批评的世纪”。在这方面,作家协会可以发挥自己的组织功能,主动和一些高校文科院系建立经常性的互动和交流关系,使文学批评进校园成为一项常态性的工作,比如可组织批评家和师生们座谈、交流,向师生们推介批评家及其作品等。
    总之,在新时代,文学批评理应有新变化、新作为、新格局、新气象,其要义有二:一是回归文学批评本体,使文学批评更加符合自身的内在规定,还批评于批评;二是使文学批评具有“新时代性”,成为有利于新时代发展的“文学利器”。
    或者说,文学批评应该顺应时代,改变策略,更有效地介入文学、介入大众的生活,在文学阐释、文学传播、文学建设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使自己更有用,更有存在的合法性和独立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