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文献征引不是简单的“信手拈来”

http://www.newdu.com 2018-04-1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赵玉龙 参加讨论

    文献征引是撰写学术论著、学术论文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文献征引的正确、恰当与否直接关乎学术成果本身的质量和水准,也从侧面反映了学者的学术能力和水平,因而,这对于每一个研究者来说都是一件不可忽视的大事。人们常用“信手拈来”形容一个人在征引文献时游刃有余。其实,要真正做到“信手拈来”并非易事,既要有渊博的知识,也要遵循一定的学术规则。我认为,文献征引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树立正确学术思想,严守学术规范
    学术研究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是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探索,有其固有的规范和程序,不得有半点马虎和虚假,每位研究者都应心怀敬畏之心,树立正确学术思想,严守学术规范,不受外界干扰。只有这样,学术研究才能有序合理地开展,学界才能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文献征引的恰当与否是辨别学术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学位论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术研究者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没有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则,不能从思想上严格区分学术文献征引与抄袭、剽窃的界限。当然,也不排除在现实利益的诱惑下故意违反学术规范,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情况。
    还有一些学者错误地认为凡是印成铅字的都是真理,以为凡是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都可以作为自己的论据和理论进行征引,一味盲从,人云亦云,缺乏对论据辨伪存真的分析。在论据客观可靠的情况下,文献征引应尽量以原始材料为主,即使是转引也一定要仔细核对原文,尽可能地查明它的最初出处,时刻保持严谨审慎的态度,力求引文准确可靠。
    尊重前人成果,标注引文出处
    学术研究的进步和创新是在一代代学人手中完成的,类似接力赛,后来者总是在前人已经达到的地方继续向前推进,从而取得新的成绩。一些学术悬案的解决也必定是在前辈学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我们从事学术研究必须充分尊重前人研究成果,不能偷梁换柱,使读者误以为是作者的研究思考所得。
    面对前贤的研究成果,最起码的学术规范是,在文献征引时如实标注说明,不随意化用、暗袭他人观点。学者陈澧在《引书法示端溪书院诸生》一文中就指出:“前人之文,当明引不当暗袭……明引而不暗袭,则足见其心术之笃实,又足征其见闻之渊博。若暗袭以为己有,则不足见其渊博,且有伤于笃实之道。明引则有两善,暗袭则两善皆失之也。”陈先生的话值得我们深思。文献征引不仅反映一个学者的知识渊博程度,也反映一个学者的学术操守与人品。所以,在文献征引时,无论明引、暗引,或化用他人观点都应该如实标明出处,或加案语、备注进行澄清说明。这非但不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和自己的学术地位,反而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因为学术创新本身就是在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符合学术发展进步的固有规律。
    另外,在征引文献时,必须见原书然后如实加以引用,如此可以确保文献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果原书年代久远或者由于多种原因不易找到,确实需要依其他文献转引时,那也务必要注明转引文献的来源,包括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具体页码等,以便他人查核。这既是对论著作者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因为这是极为重要的学术规范。
    文献征引勿囫囵吞枣,宜区分雅俗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术研究人员的增多,国内外各个领域每年产生的文献数量数以万计,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文献征引时必须区分雅俗,尽量选择高质量、学术影响力大的文献,不能囫囵吞枣,“拣到篮里便是菜”。
    陈澧在《引书法示端溪书院诸生》中说:“引书须识雅俗,须识时代先后。书之雅者当引,俗者不可引也。时代古者当先引,时代后者当后引,又或不必引也。在精不在多也。若引浅陋之书,则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矣。”葛兆光在《研究生·学术入门手册》前言中也说:“所谓‘视野’,就是开列出中国和国外在本领域最基本的和最深入的论著,使得研究生不至于‘拣到篮里便是菜’,反而漏掉了必读的经典,形成引用参考文献的‘随意’。”这都是告诫我们,在征引文献时应该选择那些学术界公认的权威成果,既有说服力,又能体现征引者本人的学术视野和学术功底。反之,不论质量层次,随意拿来他人的论著征引入文,造成的结果轻则贻笑大方,重则制造新的错误、歧说,误导后进,影响学术的健康发展。
    斟酌上下文,不可断章取义
    文献征引一般是对他人材料或观点的引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确作者的原意和所指,不能在引用时张冠李戴,随意增删,加入自己的内容,更不能将引文掐头去尾,违背作者原意。
    学术文献形成于特定的语境之下,征引时一定要联系原始材料的上下文,切不可断章取义。一些学者学风不严谨,为使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追求所谓的“学术创新”,不加思考和分析地截录征引他人观点支撑己说,殊不知,原文献作者的意思是说明“甲”,征引者却用来论证“乙”,这就很容易闹笑话。更有甚者,任意篡改原始文献,歪曲原意,以求得与自己观点的吻合。这不仅违背了原文献作者的本意,还损害了别人的学术声誉,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学术文献的误传,不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此外,对于大家熟知的文献,在征引时如果不够严谨,就更是贻笑大方了。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对一些古文基础薄弱的学者来说,征引文言文材料时尤需谨慎,不能根据一些普及性的古籍今译本直接引用,必须要查核读懂古籍。如阅读起来确有困难,可参照后人整理编选的一些古籍精校精注本。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