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刘丽朵小说《阮郎归》:从被拘禁状态中解放生命

http://www.newdu.com 2018-03-08 《西湖杂志》(微信公众 唯阿 参加讨论


    
    唯阿,俗姓牛,号色砚楼主,中国作协会员。七十年代生于废都西安,199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2011年在鲁迅文学院研修。1990年开始发表诗、散文、评论,曾在南京组织校际“行动诗社”。后致力于小说创作,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不可能有蝴蝶》、《嘘,大海》等。曾获中国·后天双年度(2010—2012)文化艺术奖之小说奖、苏曼殊文学奖等。写作之余,练习书法,收藏与研究砚台,出版探究砚文化的学术著作《砚的魅惑》。
    读罢《阮郎归》令人怅然若失。——在喧哗与骚动笼罩下的娑婆世界,一个年轻的心灵,挣扎着寻找诗意与柔情的一隅,渴望独舞片刻。在小说的结尾,独舞者的形象让人惊叹,让人觉得“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了一例具体而微的证明:
    “那天晚上,陈东爬起来去洗手间。回来时,没有灯光,他站在房间的门口,他面前有两个房间,他不晓得应该去哪一间,因此踌躇地在黑暗中站着。人们都在睡着,做着他们的好梦,只有他是醒的,听得见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呼吸,和梦呓。他在黑暗中独自站立了好久。每一分钟都很漫长,仿佛地老天荒的样子。”
    每一个词都很精确。所以,就连那个“仿佛”,大概都会让小说的主人公陈东感到真实不虚。——陈东是一个曾经真实的存在,是小说作者刘丽朵丈夫的学长,他们一直思念他,并通过他留下的一些手稿复活、亲近他。当然,说这一段,是我这个读者已然陷入了对小说和真实的庄周蝴蝶的状态。但我不并想“俄然觉”,我得陇望蜀,很想和陈东谈谈日瓦格医生的诗《哈姆雷特》:
    喧嚣寂灭。我走上前台
    斜倚入口的门柱
    揣摩回声中
    关于此一世的暗示
    ——这回声渐行渐远渐无穷
    他们的精神应当是相通的。
    陈东大概会怀疑自己是否能支撑起一篇小说。他只活了二十五岁,缺乏业迹、故事以及传导给社会的信息和能量。死亡也是个意外事件,让人无话可说。甚至于他的恋爱,因为发乎情、止于思,虽有三次之多,也终陨于缘的即起即落,未曾出脱为一段能撩拨世俗的因和果。
    想写陈东同样不容易。理由同上。
    作者在其创作谈中写道:《阮郎归》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故事,而是时间的故事。这样的出发点更增加了写作的难度,但这却是小说上升到艺术高度的正途。普鲁斯特认为:我们生命中每一小时一经逝去,立即寄寓并隐匿在某种物质对象之中,就像某些民间传说所说死者的灵魂那种情形一样。验证于“陈东”和小说《阮郎归》,不正是这样的吗?陈东自己在手稿中写道:“我就是时间的河床,它从我身上流过,不舍昼夜。”这诗性的语句,正包含着生命的逝去与生命的寄寓和隐匿。而小说正是沿时间之河作了一次艰难的“溯洄从之”,才使陈东“宛在水中央”。——“宛在”的不是陈东的形象和命运,而是姑名之为“陈东”的一个生命。
    在我看来,普鲁斯特同时阐述了寄寓和隐匿的危险性,他用了一个词“拘禁”。他说:逝去的生命中的一小时,被拘禁于一定的物质对象之中,这一对象如果我们没有发现,它就永远寄存其中。而且,这样的对象因为微不足道,在世界上又不知道它在哪里,因此我们很可能不再与之相遇,一生中的许多时间可能就此永远不复再现。想想都令人恐惧。所以,普鲁斯特用《追忆逝水年华》对生命的被拘禁状态作了一次辉煌的反抗,刘丽朵则以《阮郎归》效法前贤。当然,就其规模而言,《追》是史诗,《归》只是一首短短的叙事诗,但其实质同样都是相对于拘禁的解放,在时间的囚牢里,反抗并重获消逝的时间。
    陈东的死亡因缺少戏剧性,而更凸显出命运的苍茫无常。他让我们想到另一个“阮郎归”:阮籍行至途穷,大哭而返——这就是走投无路的现实世界。相形之下,刘丽朵通过想象所追寻并久久耽留的陈东的内心世界,只是“梦中之梦”。别忘了《阮郎归》这一词牌,又名《醉桃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