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专访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杜春耕先生(2)

http://www.newdu.com 2018-02-27 光明日报 刘剑 参加讨论

    书中矛盾重重
    “《红楼梦》中的矛盾太多了,但是嗜红者往往把它视为经典,有意地忽视这些矛盾。”杜春耕介绍,“牛津大学教授霍克思(David Hawkes)英译《红楼梦》时已经发现了书中很多矛盾的地方。”“译者译一本书,对书中情节是否连贯,文字有无优劣,有时候比作者还要清楚。就如第六十七回尤三姐和她耻情归地府的情节,霍克思认为是很晚才穿插进书里去的。”而李拓之在《〈红楼梦〉的瑕疵》一文中则指出了《红楼梦》中文字“繁复重犯”和曹雪芹不避“寅”“宜”讳等问题。杜春耕说:“《红楼梦》里的矛盾,比如黛玉与宝钗的年龄、金陵十二钗正钗的提法等等,都是极明显的例子。”
    1.黛玉的年龄。第二回中,贾雨村初执林府西席,黛玉时年五岁。只过了一年(“堪堪又是一载光阴”),至第三回黛玉初入贾府,王熙凤问黛玉“妹妹几岁了”,己卯本、梦稿本都答曰:“十三岁了。”而第三回回目也有蹊跷,甲戌本作“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己卯本、庚辰本作“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都京)”,甲辰本、舒序本作“接外孙贾母惜(怜)孤女”,其他各本与此略同。以林家的条件,黛玉需要被“收养”吗?而林如海健在,作者为何称黛玉为“孤女”?“抛父进京”,那么黛玉进贾府是她自己的选择吗?不同回目所体现的作者意图,相互间似乎也是格格不入。
    2.宝钗的年龄。宝钗初进荣国府时,年方十四。而第二十二回,贾母让王熙凤操办薛宝钗入贾府后的第一个(十五岁)生日。书中在不满一年的时间里,陆续发生了元春加封贤德妃省亲、兴建大观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秦钟贾宝玉闹学堂等等诸多故事,而这些故事定然不是一年的时间维度能够涵盖的。
    3.金陵十二钗正钗的提法前后不同。在第五回梦游警幻仙境时,贾宝玉曾翻看《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副册、又副册,这十二正钗分明是黛玉、宝钗、元春、探春、迎春、惜春、湘云、妙玉、凤姐儿、巧姐、李纨、秦可卿。而在第四十九回,批语则说“此回系大观园集十二正钗之文”,这时十二正钗变成了李纨、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凤姐儿,比第五回多了李纹、李绮、宝琴和邢岫烟,少了元春、妙玉、巧姐、秦可卿。
    4.王熙凤的年龄。第四十九回中说:“叙起年庚,(众女及宝玉)除李纨年纪最长,他十二个人皆不过十五六七岁,或有这三个同年,或有那五个共岁,或有这两个同月同日,那两个同刻同时,所差者大半是时刻月分而已。”按这种说法,凤姐儿至多十七岁。而在第六回,刘姥姥一进大观园时,就说凤姐儿“不过十八九岁”。其实,不只凤姐,这段说词与其他人比如惜春的年龄也很难对上。
    “《红楼梦》中的矛盾其实还有很多,这里只是举了一些浅显的例子。如果《红楼梦》是曹雪芹一人所写,照理不应出现这么多的前后矛盾;而且不仅正文有矛盾,很多批语也前后矛盾。”杜春耕说,“有的人把脂砚斋重评本的某些版本当成伪书,有的人就断定《红楼梦》不是曹雪芹写的,这些都是很极端的观点,并不可取。应当打破思维定式,从书本身寻求解决矛盾的思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