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我们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并非法学专业,但从小对法学有浓厚的兴趣爱好,加上自学,对法律专业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理解到法律不是虚无缥缈的,法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离得很近,帮助我们解决纠纷,为我们提供切实的社会保障。其次,法院的工作也是严谨而繁多的,在工作中,法官不免要和当事人进行深入的交流,才能了解案情,尽行公正的调节、判决。这需要法官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专业素养,作为学生的我们,不仅要努力扩充知识储备,也要时时刻刻加强个人修养。 解读案例不仅带给我专业知识上的提升,还让我了解到法官审理案件时的善巧方便,引发我对个案乃至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 在书里,我“结识”了一帮具有专业素养的法官,也看到了民事诉讼法的实际操作过程。民事案件一般适用简易程序,特别重大的、社会影响很大的案件由合议庭审理。庭审一般分为三个步骤: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 在法庭调查阶段,法官先确定当事人的身份,随后原告方宣读起诉书,被告方根据起诉意见进行答辩;接下来原、被告双方进行质证,由法官总结争议焦点。 在法庭辩论环节,双方可以根据争议的焦点互相辩论;最后双方进行各自的陈述。我认为,整个庭审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这不仅是原被告双方的博弈过程,也是对法官能否明察秋毫、公正判决能力的考验。一般来说,双方都不会认可对方所列举的证据,站在律师的角度说,我应该谨言慎行,抓住对方说的每一句话的瑕疵以此驳倒他们,并且尽量使自己的话说得圆满。当自己手中握有证据时,要把它按主次顺序列举以此使法官能听明白,减少案子的阻力;当我方的证据不足以驳倒对方时,自己不要慌张,保持好高度的自信,对对方的证据持怀疑态度,从证据的细节处,如:签名、日期、笔迹等方面质疑;站在法官的角度说,无法力求还原案件的真实情况,对双方说的话语不可全信,要始终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结合已有的证据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而非感情用事。 其次法官的判决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十分大,因此,判决时应当考虑周全,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如何“讨好”法官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对法官尊敬,其次要采用“彬彬有礼”的态度与法官沟通,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法官明白自己的意图,配合法官的审理工作。作为学生的我们还没有踏入社会,然而有效的沟通能力、良好的个人素质却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培养,在学校里,我们要尝试去主动和别人沟通,增加自信心,克服胆怯,同时要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一个案件的解决同样离不开法官的善巧方便。法律如同机器,而需要解决的事情往往千变万化,是灵活的。因此,判案不能死板的根据法条来定,而要考虑实际情况。这些善巧方便表现在耐心、细心、态度温和、公平公正等方面。 拿其中一个离婚案的审理来说,案子的原告人是女方,起诉丈夫离婚,诉称自己忍受了十几年不幸的婚姻生活,现已与丈夫分居满三年并列出了户口本、结婚证、女儿写的感受等证据。原告方的状态极其不佳,被告方是个五大三粗的男人,一脸横肉,说话也蛮横无理,反复无常,此时见到妻子起诉自己更是怒气冲天,认为原告不给自己面子,一味的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双方的态度十分冰冷,法官难以调解。但许法官始终保持微笑,用温和的态度努力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她首先询问原告有无和好的可能,原告坚决的否认,随后声泪俱下地诉称自己十几年来的悲惨生活,如:遭遇家暴、被告生活作风不良等种种劣迹,使得在身边听的人都不禁为之动容。被告自知自己理亏便不再作声。这时法官引导原告将她的感受尽情的说出来,静静的听着原告的哭诉,随后微笑着问被告的感受,被告很惭愧,表示认错,并且希望妻子不要和自己离婚。法官看出了他的诚恳,耐心的劝解着原告,陈述了离婚的弊端,努力使原告原谅被告,原告仍旧执意要离婚,法官便宣布择日宣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