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兵甲和匪兵乙》、《约会》讲述了他们小时候内心一些很淳朴很美好的“爱情萌动”。他们那么小,就毫不压制自己的感情,不失为一种勇敢。 三毛从小就对艺术很敏感,尤其是美术,一生的挚爱。她说从小在美术课堂上被扼杀了想象力,但她却可以很痴迷地看着一幅画,直到把自己的灵魂融入其中,她还说,小时候就想做毕加索的情人,盼望快点长大,盼望毕加索能等她。他笔下的女人那么美。三毛本想把一生都献给美术,后来却献给了写作,阴差阳错的美。 三毛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念叨着“死”。压抑的高小生活让她想死。她说:“每天早上被母亲叫醒,又得面对同样的一天,心里想的就是但愿自己死去。”“每天面对着老师的口红和丝袜,总是我对于成长这件事充满了巨大的渴望和悲伤,长大,在那种等于是囚禁苦役的童年里代表了以后不必再受打而且永远告别书本和学校的一种安全,长大是自由的象征,长大是一种光芒,一种极大的幸福和解脱,长大是一切的答案,长大是所有的诠释、、、”她一直在努力生活,盼望长大,只是为了自由,后来终于毕业了,在复杂的情绪中告别了高小生活,其中亦有美丽和不舍。“生命所有的神秘与极美已在蜕变中彰显了全部的答案。” 《逃学为读书》一文讲述了三毛的读书生涯,初二那年因受不了学校生活而逃课去墓地读书,后来就索性休学在家看书,那段时间,她疯狂地吸取着书本的营养,“我只知看书是世界上最好玩的事,至于将来如何谋生,还远得很哪。”母亲鼓励她上学说要勇敢面对现实,她说“面对自己内心不喜欢的事,因该叫不现实才对。”初二下休学在家时,父亲看了她便叹气,亲朋好友都向她投来异样的眼光,同龄人都在上学,而自己却因为外界的刺激躲在家里,“对外过敏”。但三毛的教育并没有停止,他的父母捡起了教师的职责,三毛在看书的同时,也学起了英文,主要是看英文著作。三毛成了一个书痴,书奴,无数的书籍,化为 了无数瞬间的顿悟和宁静的动力,才成就了今日的三毛。 那是一段阴暗的时光。甚至像自我毁灭。《惑》充分了表达了那种年轻时困惑和迷茫、阴郁、害怕,那是一种内心直白,真情流露,我看到了一个在痛苦中成长的三毛。《极乐鸟》里面强烈的绝望,甚至死亡,那种抓不着却无处不在的悲观情绪、、、 三毛遇见顾福生,由此改变一生,每个人,又有多少改变一生的机会呢?三毛的前几次拜师都失败,但这次却打开了孤僻冻结的大门,真正由一个问题孩子逐渐成为一个正常健康向上的三毛,后来又有了韩湘宁、彭万墀,这些一生的恩师,都对十几岁的三毛的性格和人格的塑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些老师的爱心、耐心、友善,像天使降落人间般。她的第一篇文章也是由老师推荐给白先勇然后登上了《现代文学》,由此打开了人生的一道光明之门,三毛对艺术的敏感,对文学的挚爱,使她一生即使不如意,也不会孤独。 三毛在文学和美术上颇有建树后,却在报考大学填了哲学系,也许三毛一直抱着玩乐的人生心态,一意孤行,她的父母希望她成为一名艺术家,但却充分尊重她的选择,任由她去,也许是经历七年的休学后,父母对三毛达到了溺爱的包容,我认为这是真正的充满智慧的父母,三毛何其幸运,拥有如此了解、宽容和尊重她的双亲。 三毛笔下的爱情故事同样摄人心魂。《月河》中爱情固有的遗憾美,《秋恋》里两个异乡的赌徒的邂逅和永别,《倾城》是最感动我的,也是她笔下的爱情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像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若有若无,我宁愿相信它是真的发生过,梦到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