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红楼梦》读书笔记3000字(2)

http://www.newdu.com 2018-02-2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三、生亦何欢,死亦何哀
    红楼之中这六个女子的最终命运便如此了,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让黛玉、晴雯、尤三姐命丧,让宝钗、袭人、湘云活下来呢?
    首先,黛玉、晴雯、尤三姐的命丧是与其个人心性紧密相关的。在那个封建的时代下,她们是不得不死的。封建社会重视“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女子无才便是德”,然而黛玉却是才华横溢,兰心蕙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尽管大观园中才女众多,黛玉却能独领风骚。她敏感的文学气质使她在生活中清高、不合群,因此她是无法服从于封建的压迫的,她对于个人幸福的追求,对于自由的追求,使她毕生之愿,然而却一直与封建相抵触,她无法正常的生活在封建之下。
    再来看晴雯和尤三姐,两名女子都是烈性的。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她虽为奴才却毫无奴性。洪广思在《阶级斗争得形象历史——评〈红楼梦〉》中评价晴雯道:晴雯性格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她不屈服于奴隶的地位,虽然自幼坠入奴隶的深渊,却决不以奴隶的地位而自轻自贱。她“性格爽利,口角锋芒”,敢说敢笑,敢怒敢骂,敢于公然表示对主子们的不满。另一个特点是她没有奴颜媚骨。因此,晴雯身上的反抗性使她也无法生存于封建之中。
    尤三姐在那个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中欲报自己的精神上的清白而抗争,然终会被无情的社会黑暗所吞没。黛玉、晴雯、尤三姐,她们身上锋芒毕露的抗争性使得她们必定无法融入社会,无法活在其中。然死亦何哀?
    作者在书中看似无情地结束了她们的生命,却实为包含真情,是从心里怜惜这三个可贵的女子。她们与封建格格不入,她们已注定无法生存,试想,如果让她们都活下来,那么黛玉如何能面对金玉良缘的实现,晴雯如何能理解宝玉的背弃,尤三姐又如何能容忍姐姐的不幸,这些不幸远远大过她们死亡所带来的哀伤,于是作者便让她们魂归幻境。这是让她们脱离那个暂时无法改变的黑暗的世界的唯一途径,这是作者给她们的最后解脱。与其不能开心的活下去,何不归于洪荒呢?由此而看,死亦何哀?
    宝钗、袭人、湘云,她们三人身上有一共同之处:忍。宝钗端庄得体,能忍得过俗世中的龌龊之事,而袭人的天生奴性也使她不得不去忍耐那些黑暗中的不平等的命运,湘云因其豁达无畏更可于封建之中活下去。
    她们的生是作者赋予的,然而生亦何欢呢?宝钗活下来了,成就了金玉良缘,但“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宝玉出家,让她最终只能独守空闺。袭人活下来了,但却远离了自己曾全心侍奉的宝玉,离开了曾经的寄托,于衰落之中一人独好又有什么意义呢?湘云,嫁与卫若兰,可是郎君早夭,早年守寡,最终沦为乞丐,于无尽哀思之中追忆往昔,她们的生存只是在延续着封建的悲剧罢了,在向世人展现“一把辛酸泪”的真实写照。因此“生亦何欢”呢?
    红楼女子,个个水做的,生命都极其脆弱,在生生死死之间,生死早已被淡化,看尽的只是一场青春的悲剧、希望的悲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