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振兴区域经济的意义 传统工艺,作为前工业化时代的造物手段,通过服务于各民族、各地域、各阶层的民众生活,造就了璀璨的中华物质文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手工业和特种工艺美术得到恢复发展,在出口创汇、积累工业资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增强,手工业在国民经济总值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微不足道,然而恰好在这时候,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得到凸显。在贵州丹寨石桥,古法造纸因成本高,产品曾一度无人问津,自从增加手工抄纸环节后,来现场体验和买单的游客与日俱增。在大理白族扎染村,原集体制企业周城民族扎染厂倒闭后,段树坤夫妇将厂房改为开放式的手工作坊,还建起了白族扎染博物馆,开设扎染体验课程。两年来,手工体验课程的收入已超过了扎染产品销售。这两个案例说明,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不仅体现在产品上,更体现在它所蕴含的无形文化价值上。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现代行业认识到传统工艺的价值。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已连续两年举办全国砖雕艺术大赛,他们意识到千城一面的弊端,计划将传统建筑装饰技艺引入现代建材市场。东阳是知名的建筑之乡,全国各地的高楼大厦不少出自东阳建筑施工队之手。如今,一度被人遗忘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重新得到重视,在文化部主导下设立了传统工艺工作站,致力于恢复和振兴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在服装行业,最初是国外大牌关注非遗资源的利用,近十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开始关注传统工艺与天然材料,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织绣印染。也有一些传统工艺企业,开始寻求跨界合作,如梦想打造中国本土奢侈品牌的蜀江锦院,将蓝染与时尚设计结合的丰同裕染坊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优质的文化资源,注入到建筑、家居、服饰、餐饮等行业时,不仅能促进它们的提质升级,而且能与文化旅游、文化地产融合,成为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非遗特色小镇”备受关注,创新实践案例日益增多。龙泉以青瓷和宝剑制作为依托,在短时间内便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成为各地效法的榜样。在学习了龙泉经验后,汝瓷小镇在汝州市建成,清凉寺村汝官窑遗址展示馆在宝丰县落成。龙泉窑兴盛于南宋,汝窑兴盛于北宋,两者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恢复生产,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阵痛,如今都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