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水系、道路、山石、花树和各种文学艺术等因素,营构了园林有机的审美系统,构成园林美的空间意象,进而使人领悟深度的美感即‘美的哲学’境界,这便是园林的美学意蕴。”王振复谈到,花木扶疏,凉亭涵虚,曲径通幽,水潭净碧等,好似春风吹送的一曲江南丝竹。平面造型严正的厅堂或假山嶙峋,又好如男低音。而照壁平素的美,令人神驰心撼。叠山理水、模拟自然,是中国园林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大见大”和“以小见大”两种造园法式。前者如颐和园,恢弘的平面布局呈现皇家气度,象征宇宙精神的浩茫无垠;后者如所谓“半亩园”,仅三二遗株,拳石勺水,有“人境壶天”、“芥子纳须弥”的美趣。 推动园林美学研究走向深入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渐增强。在廖国伟看来,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园林遗产,不仅展示了古代人民在园林建造方面的智慧与创造力,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综合载体,为当代园林建设提供了有力参考。 谈及如何加强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研究,推进园林美学的发展,王振复认为,中国园林美学的研究,应重新全面搜集、整理与研究以《园冶》和历代“名园记”为代表的园林等资料;开展对现当代公园、城市与乡村居住环境园林化的研究;对浙江象山校舍等一批作品将园林理念融渗于建筑环境设计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当前在西方景观理论席卷中华大地之时,中华传统园林面临失语的危险。曹林娣称,各类仿古新园林虽然相继出现,但大多为克隆经典园林或符号的搬迁,缺乏文化内涵和诗情画意。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营构理念和诗意栖居的生存智慧,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源。新园林创作,唯有继承古典园林文化艺术的精髓、汲取他国优秀文化因子,既不迷失自我,又不故步自封,方能根深叶茂,风景常新。 记者 段丹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