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梁晓声:文学应该具备引人向善的力量(2)

http://www.newdu.com 2018-02-20 长江日报 周满珍 参加讨论

    【访谈】
    文学和艺术把理想主义推到极致
    《人世间》更值得年轻人看
    读+:书名《人世间》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梁晓声:为基层写一部比较厚实一点的书,一直是我的心愿。基层分为农村和城市,关于农村题材的小说比较多,原因是我们这一代相当一部分作家如贾平凹、路遥等都是农家儿女,比较熟悉农村生活。我出生在哈尔滨,熟悉城市基层的生活,但以前一直感觉自己还没有准备好。两年前,我去医院检查,发现身体状况不太好,突然就有种时不我待感。我取材的人物,均来自我熟悉的基层百姓家,再发散到干部、知识分子、文艺界人士,组成一幅人世间群像图。
    读+:三部头大长篇是否写得比较艰难?
    梁晓声:《人世间》从1972年开始写起,所谓艰难,是在尺度的把握上,我既不愿意这三部小说成为抽屉文学,也不愿意失去现实主义精神。很多读者不知道,《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等作品当年发表、评奖、影视拍摄时都遇到了重重困难。我很平庸,宁肯打点折扣地体现,也希望让读者看到它们在当下呈现的价值。
    读+:什么样的价值?
    梁晓声:年轻人值得看一下这类书。他们从校门到校门,从单位到单位,从岗位到岗位,要理解民间,不能靠数据、报告,各种材料,这些对民间的了解很不质感。看了这样的书之后,当在工作实践中,遇到一个企业退休工人,向你提出他的生活诉求,你就会多些了解,你们就可以真诚地对话。
    文学要不断建立人性正能量
    读+:你曾感叹现在缺少好人文化,这是你塑造周家三兄妹的宗旨之一?
    梁晓声:我写作这么多年,一直认为文学是时代的镜子,作家是时代文学性书记员。文学要反复不断建立人性正能量的价值。有人强调思想,我更强调善。一个善良的人,弱点都是可以被包容的。因为善良,周家三兄妹以及周围的人,不管这四十多年时代如何变动,只要活在人世间,就互相给予温暖。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我有时也会困惑,人类社会究竟要走向何方?但我始终认为,人类作为地球上的高级物种,让自己进化为最有善性的一个物种,才是终极方向。文学应该具备引人向善的力量,能影响一个人成为好人。
    读+:《人世间》将真善美几乎发挥到极致,在今天看来,是否过于理想主义?
    梁晓声:贾平凹说过,作家都是在云层下端写作,但心里永远不要忘记云层上端,因为那里有真善美,也有全人类的价值。你看周秉昆,自己的生活那么苦,还是急他人之所急,我的人生也是这样一个走法。人性的高度,无论放在多高的位置上,都不显高,也不羞耻。我每次重读雨果笔下的冉阿让,屡屡感觉人性崇高得很不真实,以雨果的智商,他为什么还是那样写,肯定是明知在干理想主义的事,还是要这样写。还有他的《九三年》,狄更斯的《双城记》,包括我们的戏剧《秦香莲》,全人类都不约而同通过文学和艺术,把人性的理想主义,推到一个非常极致的境界。身为作家,我就当在跑马拉松或接力赛,惟有再接再厉,固守着人性善这一点。
    读+:所以你的作品始终葆有文化化人的力量?
    梁晓声: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蝇王》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读完之后,你发现,为了生存,本能的恶轻易就会跑出来。这是我的忧虑所在,文化化人的力量,一旦停止,就会回到残酷的境地。文化化人是润物细无声的长期工程,但退回去的力量和速度,却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大更快。
    我们身处一个影像时代,全世界都受到数字文化的影响,手机控、低头族哪里都有,文化快餐里没有细节,只有感受,没有感化。一个国家读书人口的多寡,其影响力在二十年后,我一直坚信多读文学书籍,会活出更多人生意味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