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所思至深,所感至柔——乔治·夏勒博士《第三极的馈赠》编后

http://www.newdu.com 2018-01-30 人民日报 李静韬 参加讨论


    最初知道乔治·夏勒博士,是在纪录片《第三极》中,博士亲口讲述他在青藏高原调查“雪山之王”——雪豹的生存故事。纪录片中,博士和他的调查团队经过一天奔波,发现了雪豹临时歇脚的窝和毛发,确认雪豹出没的具体区域后,就悄悄离开了,“就像不想打扰某位朋友的清净生活”。这位有着敏锐观察力、丰富野外工作经验和慈悲之心的老人,令人印象深刻。
    2015年,出版社启动了夏勒博士的新作、其野外考察手记《第三极的馈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引进、翻译工作,我有幸担任此书的责任编辑,也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了不起的博物学家。
    《辞海》里说,博物是指“能辨识许多事物”。《现代汉语词典》对博物的解释是,“旧时对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统称”。夏勒博士则把博物学当作是自然保护工作的基石。要想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就必须亲自走进荒野。他常年在野外聆听、观察、记录这颗蔚蓝色星球上发生的生存与死亡、新生与衰老。
    从1980年开始,夏勒博士与中国结缘。他是首批受邀参与大熊猫保护的外国专家。30多年来,他每年都会来中国一次。中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有了长足进步,而夏勒博士也从壮年步入耄耋。
    林业部的王梦虎先生曾在夏勒博士初次踏足中国西南时说,“你会跟我们在中国继续合作40年”。夏勒博士以为这只是一句客套话,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一年又一年,中国的高原诱惑着他,他无法停下脚步。
    对于青藏高原,夏勒博士充满感情。这座号称“地球上的第三极”的高原美丽、神秘,在他眼中,这“最荒凉、最偏远的地方,唯有自己能够依靠,却也摆脱了社会的繁杂束缚,可以自在漫游”。
    这片广袤的天地,是人类和野生动植物共同的家园。这里生活着约一万种高等种子植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藏野驴、白唇鹿、野牦牛、黑颈鹤、胡秃鹫、金雕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猞猁、荒漠猫、岩羊、血雉、藏马鸡等,还有高原精灵之称的藏羚羊、普氏原羚。
    青藏高原也是雅鲁藏布江、怒江、长江、黄河与澜沧江的源头,是滋养中华文明的福地,是藏文化发祥地之一,是格萨尔王的故乡。从旧石器时代起,古羌人就与其他动植物共享这片土地。上世纪90年代,夏勒博士和同事曾发现一种大号石刀及刀片的制作技术,可能源自2.5万年前——念天地之悠悠,想到自己或许和那些远古猎人见证了同样的野生动物奇观,真是令人非常开心的事情。如果今人让这些千百年来与我们相依共存的动植物走向灭绝,就不仅仅是在毁坏现在,也是背叛历史、毁掉未来。
    不过,保护动植物,并不等于可以剥夺当地居民正常的生存权利。基于脚踏实地的野外考察和对当地居民、机构和社区的随机访问,夏勒博士及其团队提出,环境管理实际上是人的管理。要让野生动物与牧民相安无事,维持和谐的生态环境,就不能对当地人忧心的问题视而不见。需要采取综合手段,让当地社区全面参与规划、实施管理,生态保护工作才有可能成功。
    青海省曲麻莱县曲麻河乡的措池村,就是野生动物保护与当地居民权利保障的一个成功范例。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如今因自发的生态保护行动而声名远扬:村委会与三江源保护区管理局签订了一份首开先河的协议,自行承担起村中土地的生态保护工作。措池村关心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村庄的未来,是出于生态认知和佛教信仰,他们知道必须先做合格的自然守护者,自己的生活才有保障。
    在从玉树开车到杂多考察雪豹时,夏勒博士看到,当地人出于爱心和信仰,将散落在公路上的虫蛹一只只捡起来,再带到草原深处放生。于是他写道:当有了这样融入传统和习俗的生态意识,我们才会像当地心怀善意的居民一样,对于大自然与我们的关系所思至深,所感至柔,我们人类才能行久致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