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2018开年中国电影关键词 系列电影成为业内热点

http://www.newdu.com 2018-01-22 工人日报 刘洋 参加讨论

    《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西游记之女儿国》《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英雄本色2018》……截至目前为止,定档2018年的电影中,只看片名,也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续集和系列影片的味道。
    2018年伊始,一方面,《长城》《芳华》《妖猫传》等大导演创作的影片引起的社会性话题经久不息,另一方面,《羞羞的铁拳》《前任3》等喜剧创作获得了更多的票房。 “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瞬息万变,各路豪杰走马灯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全国4万多块的银幕上瓜分票房蛋糕。”进入2018年,中国电影资料馆著名策展人、影评人沙丹这样评论道。
    事实上,每一年的中国电影都在为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和变化。随着国产电影不断地再创辉煌,2018开年,中国电影有哪些关键词?且看业内人士如何解读?
    中国电影开启“华莱坞时代”
    “随着互联网多种媒介的合力作用,大多数电影人抱着更美好的希冀和图景,那就是中国电影市场仍旧潜力无穷、不可估量。”谈到2018年国产电影的发展,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史专家刘小磊对记者说道。
    《超人总动员2》《复仇者联盟3》《碟中谍6》……对比好莱坞系列大片,随着中国电影市场与北美电影市场总量的日益趋近,华语片中的续集电影和系列电影也在不断涌现。市场逐渐成熟后,制作费不断攀升,为了降低风险,保证收益,打造一种获得观众广泛认可的“电影品牌”,早已成为业界共识。2017年,虽然“大IP”逐步降温,但是固定的创作团队或已经受到市场认可的电影系列,仍然被看作是电影大片的“定海神针”。
    “与此对应的是,我们以什么样的作品置身于这样的市场中,这也是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十余年来不停聚焦的话题。”对于中国电影市场不断拥抱全球化、在与好莱坞的“对抗”中取得成绩,却也开始向好莱坞的创作模式靠拢,甚至大有成为“华莱坞”的趋势,刘小磊认为,过度依仗系列大片模式,而使创作趋于保守的行为,会减少观众对市场的期待。
    实际上,2017年虽被称作“超强大片年”,但是,对比好莱坞的创作,《速度与激情》《蜘蛛侠》《星球大战》等系列影片却并未创造票房奇迹,反而,北美电影年度票房跌幅达4%,创历年之最,证明多年以来的系列大片并未能持续吸引观众走入电影院。
    “从高举国产大旗与分账大片抗争,到努力创作中等成本的类型化电影,再到现在的系列商业大片模式,中国电影的发展之快大家有目共睹。”刘小磊说,“但是,一味开发系列和品牌,也可能造成观众的逐步流失,好莱坞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
    2017年,三部现象级电影《二十二》《嘉年华》与《冈仁波齐》,分别关注慰安妇、性侵少女与藏民朝圣。无明星、无特效,无IP,却经历了在市场排片1.5%左右的形势下,逆市上扬,最终冲破或者接近了票房的亿元关口。
    “在《战狼2》这样的系列影片或《羞羞的铁拳》这种喜剧团队制作之外,观众对真正涉及社会问题探讨的电影也有了更理性并稳定的需求,这样也能更好地刺激市场增量的稳步提升。”对此,刘小磊说,在2018年,一些已经成名的大导演的个性化创作,也将是电影市场增量中的一种内生动力,“比如李少红的《妈阁是座城》、贾樟柯的《江湖儿女》、曹保平的《她杀》,他们都不是靠导演加固定类型,而是靠创新和风格化的创作来提升电影作品的多样性,这样将会对系列大片之外,整个电影创作生态形成一种必要补充。”刘小磊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