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称谓关乎性别认同:不宜称女性为先生(3)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中国社会科学报 陈满华 陈光 参加讨论

    称谓兼跨难以被大众接受
    事实上,称呼部分女士为“先生”的用法不接地气,难以被普通百姓接受。尽管在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里“先生”这个词的第一义项是指称“老师”,可是,如今在日常生活里已少有人不分男女地将老师们都称为“先生”。因此,该词典对此词的这一释义已明显脱离当下现实。或许词典编者的本意是想适当照顾词语的早期用法,但是,作为一部反映现代汉语规范用法的语文词典,不宜将词的历史状况与(当代的)共时状况搅到一起。由于上述的“女士们、先生们”等更为流行的称谓习惯的“语义压制”作用,在当代广大老百姓的心目中,“先生”就是男子。你可以抱怨他(她)文化不高或孤陋寡闻,但你绝对不能改变他(她)的这一母语者的语感。正因为如此,每当媒体上出现将某德高望重女士以“先生”相称时,总是有不少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然后又得靠一班(貌似)很有文化修养、懂高雅礼仪者出来,颇费口舌地进行指导,而不解者往往还是“不开窍”:明明是巾帼,偏要叫成须眉,卖什么关子?玩什么高雅?两边对阵打口水仗也并非鲜见。这样既造成了交际的障碍,又浪费了社会资源,甚至可能影响“和谐”。看来,问题的根子是,将某些女士称为先生的做法,出发点虽好,但是因为它破坏了当代汉语称谓系统内部的自足、自洽,打乱了其内部的平衡,在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甚至多数人都不能成为)深谙社交“礼数”的“文化人”的社会,疑问、不解甚至言语冲突将永远伴随着这一称谓习惯。因此,发展至今,这实在已不是一个什么好的称谓习惯,它没有、也不会获得普遍的社会认同。
    汉语语汇丰富可选合适称呼
    任何女性,不论她如何年长、如何有地位、如何受人尊敬,都不宜称呼其为“先生”。其实,以汉民族语言语汇之丰富,选择合适的称呼并不是一个什么难题。例如,“×(姓氏)老”的称呼法用于男女皆可,也能体现相当的尊重。另外,据我们的观察,现在被人称为“先生”的女性,大多有资历和阅历,几乎都会拥有某个或多个令人肃然起敬、至少也是较为体面的头衔。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她的实际情况选用这些头衔,同样可以表示尊敬。即使是极端的或个别较为特殊的情况,也总能找到解决途径。例如,上面提及的廖静文女士,与一般的成功且年长的女士不一样的地方是,她并没有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所谓事业上)作出多大的贡献,但是,她是声震宇内的大画家徐悲鸿夫人,且半个多世纪坚守对徐悲鸿的深厚感情,不遗余力地保护、传播徐悲鸿艺术而为国家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因而也获得了较高的声誉,赢得大家的尊敬。要对她表示尊敬,在称呼上,如果避用了“先生”,也不是没有其他选择,譬如,称她为廖馆长也是可以的——她的确一直是徐悲鸿纪念馆馆长。退一步说,即或她什么头衔都没有,称她为“廖静文女士”,也无不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