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从泰式华文的用词特征看华文社区词问题(2)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语文研究》2015年第2期 施春宏 参加讨论
  
    泰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人口6300多万,其中华人占12%。泰国的官方语言是泰语,但英语在泰国也有比较广泛的使用。泰国华人绝大多数为泰国社会所同化,以泰语为母语;只有10%左右的华人以华语为母语,其中又以使用潮州话的人为主体。泰国在历史上是潮汕移民最多的国家,由于长期的语言互借互用,导致“泰化潮语”和“潮化泰语”成为泰国语言应用中的普遍现象。[36]近些年使用汉语共同语(普通话)的华人呈显著增加的趋势,华语成为泰国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外语。本文考察的对象是泰国华语报纸上的表达形式,为了称说的方便,我们称之为“泰式华文”;但在不只涉及书面文字表达的情况下,则称作“泰式华语/华文”;如果涉及的是更大的范围,则用“华语”来统称华语和华文。 
    泰式华语/华文在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都有一些显著的特征,学界对此已有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如张启(1996),李欧、唐韵(1999),黄艳梅、华玉明(2001),张淑娟(2003),杨锡铭(2004),孙淑芹(2005)等。这些研究多集中于对泰式华语/华文相对于普通话的变异情况的描写,以举例性分类介绍为主。相对而言,词汇描写受到的关注更多,其中以张淑娟(2003)最为系统,该文对泰国华语书面语词汇与大陆汉语词汇的差异、影响泰国华语书面语词汇变异的因素、泰国华语词汇与泰国社会生活的关系、泰国华语书面语词汇的特点等方面都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35]词汇对比研究方面,学界关注比较多的是借词问题,如林伦伦(2006)讨论了潮汕方言和泰语的双向借词及其演变发展问题。[9]另外,李泰盛(2004)描写了泰语中潮州话借词的使用、变化及其词义嬗变情况,[6]吴圣杨(2006)描写了泰语中的闽南方言借词,[26]徐武林(2009)考察了汉语熟语在泰国的流传及借用情况。[28]这些文献虽然不是专门研究泰式华语/华文,但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泰式华语/华文的用词情况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并不试图全面描写泰式华文的构词方式和用词特征,而是以普通话的词汇系统为参照,比较泰式华文与普通话在词汇系统方面的异同,1借以考察泰式华文词语系统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社区词的基本内涵,并着重讨论华文社区词和普通话词语的互动关系。在具体梳理词语关系的基础上,本文还试图从词语生成的多能性、语言调节的系统性以及语言交际与变异的社群性和时空性等方面对语言交际的社群性和社区表达系统等问题做初步的阐释。 
    鉴于本文研究的内容,我们查检了在泰国有较大影响的三份华文报纸,并随机选取了各一天的内容作为考察的对象,它们是:2009年12月1日的《世界日报》、2010年5月8日的《星暹日报》和2011年3月5日的《中华日报》(下文分别简作《世界》《星暹》《中华》)。这三份报纸都是繁体字版。其中,《世界》采取横排形式,而《星暹》《中华》以竖排为主,但也有几个版面全部采用横排形式。2 
    本文虽只是从这三份报纸各一天的文章中选取用例加以分析(原文中的一些校对错误随文指出),未必能反映泰式华文与普通话词汇系统差异的全貌,但也可窥豹一斑。文中所列的泰式华文词语,笔者均利用三次去泰国教学的机会请泰国的老师和学生一一进行了鉴别,同时也以更大范围的文章为参照,因此基本上排除了错讹使用和偶发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这三期报纸上都有一些文章直接或间接取自中国大陆的报刊,3这方面的内容自然不在本文分析之列;有关政治、王室、宗教方面的某些用词因具有特殊性和专用性,本文不予讨论(若其语义拓展到了非专用领域,则作为考察对象);纯粹的用字选择问题,如中国大陆用“意大利”,泰式华文用“义大利”,本文也不予讨论。另外,本文讨论的泰式华文词语,未必就是泰国华语所独用的,甚至未必是泰国华语首先使用的,只是相对于共同语(普通话)而言,它是社区性的、区域性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