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语言人才该如何培养?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 记者 苏雁 通讯员 参加讨论

    1月13日,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迎来110岁生日。就在一周前,以周有光名字命名的语言文化学院在常州大学揭牌成立,周有光担任学院终身名誉院长。成立后,学院将以“厚基础、宽口径、多实践、重能力”为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基础和较广泛科学文化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语言人才。
    语言人才首先要有“魂”
    “语言人才大概分为技能型、研究型和教学型,各种类型有不同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培养的语言人才跟西方还有较大差距,话语权较少。”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陈光磊介绍,现在很多学语言的人母语很差,这是个大问题。
    “学外文的学生中文不行,学中文的学生外文不行。久而久之,便导致学外文学生翻译出来的东西,中国人看不懂;而学中文学生研究的内容,不能跟外界接轨,学术不能走向世界。”陈光磊告诉记者。
    “培养新时代的语言文化人才,绝不是仅仅教授他们语言的技巧,更要让他们先有‘魂’,那就是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的理解、认知和创新能力。”前来参加揭牌仪式的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教授费锦昌表示,现在很多语言人才的口语水平都不比老外差,但翻译国外文学作品却不行,因为他们缺乏跨文化交流的背景。
    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徐莉莉看来,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更是一个人思想、逻辑、文化素养的体现。“语言人才,光学语言是不够的,一定还要再学点别的东西,比如文学、法律、历史等。”
    “从周有光先生的成长路径,我们可以发现,培养语言人才,不光要让他们古、今、中、外都很精通,还要向前看、向国际看,塑造学生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精神。”陈光磊说。
    “周有光先生出生于常州,如今在他家乡的大学设立语言文化学院,为学习、研究周先生的学术思想、学术精神提供了一个长久的阵地和平台。”费锦昌表示,“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这块牌子挂起来不难,难的是要把继承、发扬周先生的学术成就这件事一代又一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