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中医药国际化应重视译语话语权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熊欣 参加讨论

     
    中、西医对人体疾病的治疗与身心健康的保持具有异曲同工之效。然中医一直不能像西医一样广为国际接受,这除了缺乏实验室的数据积累和可验证的方法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医药的英译未能真正传达自身的医学理念和厚重的文化内涵。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中医药英译寓科技与文化为一体,更关乎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养生之道的转译。在中医走向世界进程中,中医药名词术语和相关医理内容文本的具体翻译严重阻碍了其国际传播和发展。这主要表现为一名多译(令受众无所适从)、多义单译(只得皮毛)、简单对译 (语义无从传递)和盲目音译(虽然简洁,却增加了受众的理解难度)以及文化乱译(脱离对外文化传播的实质)等。
    笔者统计了近十年来中医翻译的研究文献,发现国内关于中医药英译的研究仅侧重于中医药术语翻译对照标准、国外翻译理论在中医药翻译中的运用、中医药对外传播翻译史、中医药翻译批评、中医药翻译策略及中医药高校中的双语教学等方面;在已公布的各种规范文件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英译、大量西医学术语的随意套用、译音不译义等现象。虽有学者呼吁拓展中医药的国外影响力,可至今鲜有学者对如何通过译语选用来把握中医药的国际话语权进行系统性研究。
    中医药除了要像西医药一样制定出相应的研发标准和实践规范外,中医药标准化的英译语规范势在必行,尤其是译名规范和用语规范。译名使用不当会造成译语受众心理认同和接受的障碍。就“中医”或“中医药”这一专名的英译来看,基本上被译作了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或ChineseMedicine。从语义传递和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目的以及掌控译语话语权的角度分析,TCM的译法是值得商榷的。traditionalmedicine在英语语境中表述的是“传统的中国医药”或“中国传统医药”。“传统”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潜移默化而形成的某种生活态度、社会观念、信仰或行为规范。一种文化传统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只会引起误解。即使同一种文化,其传统也会经历变革的冲击。所以说,将“中医药”译成TCM,给译语受众传递的意象并不准确,或许它代表的是不科学与落后,这无形中使受众难以接受中国医药。而译名ChineseMedicine更能给译语受众传递一个正面的意象:中国正在运用的医疗技术或手段。ChineseMedicine的译名比TCM更能发出中国医药的声音。因此中医药基本名称英译名的标准化,有利于中医药的国际认同。
    从医理传播的角度和受众信息需求的立场来看,译文应尽量考虑其结构的简洁和语义信息传达的明确。对于原语中某些文化特色浓厚的语词,或包含的某些语内文化缺省成分,在不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或误解的前提下,可以省去不译。即使从文化传播的观点出发,该部分的内容在译文中也只能采用注释形式加以背景性介绍,以确保译文的通达晓畅。如马淑然主编的《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材第2章“阴阳五行”中一段英译文中,“release”虽为意义的补全,但就东西文化的共通性而言,显得多余。此处不如直接使用HuangdiNeijing (Huangdi'sInnerClassicofMedicine)isthesymbolof…的句式,意思浅显,不会产生任何的语义歧义。音译HuangdiNeijing利于国家品牌的树立,但可以将Huangdi'sInnerClassicofMedicine作为音译的有益补充。“黄帝”属于中国远古时代的文化传说,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加以考虑的话,可采用脚注的形式释译为Huangdi,asageinancientChina (2717BC—2599BC),ishonoredasthecommonlordofChinesenation.信息准确无误地传播,确保了译语话语的自我完整性,此处“黄帝”译名 “Huangdi”优于“YelowEmperor”。中医药译名的不一致性和不连贯性以及语义内容的脱离,常常导致国内译本丧失译语话语权。虽然“黄帝”译名YelowEmperor在西方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但是该译名既不能令译语受众充分了解和把握其内涵,也无法充分体现出汉语悠久深厚的文化寓意。
    此外,中医药名音译中的话语预设有助于译语话语权的凸显。尤其当中医药名中包含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难以一言以蔽之时,多以译音为主,以便彰显译文的异域特质。中医药对外传播的目的就是要在传播中国的中医药文化和民族语言魅力的同时,让译语受众知道、了解和接受中医药,促进其国际化。然而,音译的滥用也会影响传播目的的实现。汉语拼音式的简单音译比比皆是,如Sanjiao(三焦)、ShangShiZhi-TongGao(伤湿止痛膏)、NanJing(《难经》)、Sanyinjiao(三阴交)、Zusanli(足三里)等,完全脱离了中医药的语义与文化背景,尽管这些译名已获得某种程度的国际认可,但如果不辅以必要的说明和解释,只会增加受众的理解和接受难度。而根据药品功能和作用的意译或释译则会因文字的繁复不利于译语受众的诵记和传播。因此,饱含中国文化的医药名词,其最佳的译法当选 “音译+释译”。
    东西方语言和文化背景与价值取向的差异,以及医疗认证体系方面存在的诸多不同,加之不同时期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水平的高低,国际交流的内容需求和对外传播的目的各不相同,导致了中医药对外传播中译名效果考量和译语运用权衡尺度的差异性。当今各国在各个领域中争夺国际话语权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中医药的国际话语主导权,更好地将中国传统医学通过适切的译语活动融入到世界医学体系,尽快找出中医药国际化中切实可行的译语规范和译名形式,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