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上的汉字简化现象。 汉字经历过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到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字形演变,总的发展趋势是逐渐简化。 据不完全统计,太平天国采用的简体字约有一百多个,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已被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简化方案》采用。 (二)清末开始提倡俗体字 虽然历代都有简体字在民间流行,但把简体字作为正统文字(正体字)来用的主张,却是到了清末才有人提出来。1909年,清末学者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的文章。 (三)“五四”以后的简化字运动 “五四”运动以后,与国语罗马字运动兴起的同时,简化字运动也得到发展。1920年,钱玄同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三期上发表文章,提倡简化字。 1922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召开第四次大会。 1923年,胡适在《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的《刊头语》中说:“中国的小百姓做了一件惊人的革新事业:就是汉字形体上的大改革,就是‘破体字’的创造与提倡。”他赞扬钱玄同等提出的简化汉字的主张。 1934年出版了杜定友的《简字标准字表》和徐则敏的《500俗字表》。 1935年,钱玄同还主编了《简化字谱》草稿,收字2400多字。 (四)三十年代的手头字运动 三十年代,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和大众语运动相互配合而蓬勃发展的时候,简化字运动也进入了群众实际推行阶段。1935年春,上海的文字改革工作者组织手头字推行会,选定第一批手头字300个,2月间由文化界200人和《太白》《世界知识》《译文》等5个杂志社共同发表《推行手头字缘起》。1936年10月,容庚出版了《简体字典》(4445字),并且在燕京大学开设简体字课加以实验。同年11月,陈光尧的《常用简字表》(3150字)出版。1937年5月,字体研究会发表了《简体字表》第一表(约1700字)。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简体字运动的发展主要在当时的解放区。解放区的油印书报刊物采用和创造了许多简化字。这些简化字随着人民群众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流行到全国各地,被称为“解放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