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广播剧:老品种焕发新生机(3)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newdu 参加讨论

    
    “+互联网”,
    广播剧迎来百年机遇
    目前,一部以金融危机为背景的悬疑小说剧《滔天大罪》正在阿基米德上的“东方之声精品剧场”播出。
    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刑侦题材,媲美美剧的精良制作,加之日“更”的快节奏,使得《滔天大罪》吸引了一大批“80后”“90后”年轻网友收听讨论,有时点击率高达上万+。并且,在阿基米德平台上,广播剧作为一个独立的社区,无论是收听率、活跃度、用户黏性还是话题热度都位居各大社区前列。
    “这充分说明广播剧是有市场活力的。”徐国春深感,广播剧遇到互联网,正迎来百年发展的最佳机遇。新媒体把广播与受众联系得更加紧密,让广播剧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受到更多关注,很多年轻听友都成了广播剧的粉丝。
    徐国春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这也让她坚定了工作室“广播剧+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她透露,目前工作室最新创作的地铁系列剧《大上海地铁》已经完成录制,将在春节前登陆“东方之声精品剧场”。相比此前广播剧创作偏爱悬疑、爱情、喜剧几大类型,《大上海地铁》反映的是“很老百姓”“很小人物”的现实故事,聚焦的是地铁这一日常生活场景,工作室也想以此探索日播广播剧的新类型和新空间。
    “+新闻”,
    广播剧试水定制化
    就在去年,上海东方广播中心还将广播剧和新闻相结合进行了一次“跨界融合”尝试——制作播出30集系列短音频《听总书记讲故事》。
    该系列以习近平同志在重要讲话、文章中讲述、引用过的古今中外故事为素材,用广播剧的形式及丰富的音响效果,还原习近平总书记讲述故事的语境,取得特别好的效果。
    比如,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述了“半条棉被”的故事:3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的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她们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让一贫如洗的徐解秀老人感受到了红军与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的真情。
    如何将这一感人场景生动地还原成广播语言?广播剧起了大作用。为此,徐国春带领项目组动员了全台的主持人,根据各自特色演绎故事中的角色,并利用各种音效对故事场景加以还原,短短一分多钟,“半条棉被”的故事就这样进行了生动而精彩地呈现。
    据徐国春介绍,30集节目中有16集采取了这样的制作模式,全台共有30多人参与了节目录制,整个中心掀起了对广播剧的热情。逼真的细节、立体的表达也让听众感到很过瘾,节目在上海新闻广播《990早新闻》、东广新闻台《东广早新闻》、上海交通广播、第一财经广播、故事广播频率及阿基米德等互联网平台播出后,广受好评。
    这次尝试也让徐国春和上海东方广播中心意识到了广播剧的更多可能性。“特别是成立工作室以后,广播剧在运营机制上更加灵活,未来我们会以项目合作的方式与新闻频率等各大频率合作试水广播剧的定制化。用创新的理念、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扩大广播剧的外延,让更多听众了解并喜爱广播剧。”徐国春说。
    湖北之声:用“微”剧赢市场
    汤广花
    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日渐呈现碎片化、个性化、移动化,微广播剧因剧集时间短、创作相对简单、制作成本较低、便于收听和传播而发展迅猛。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微广播剧”团队,发扬频道既有广播剧创作优势,运用声音产品的全终端亮点和网络化传播特色,开展微广播剧的创新突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
    整合资源 完善制作生产链条
    “融媒体时代,媒体人要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据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副总监梁延介绍,该台没有成立专门的微广播剧生产部门,而是构建了研发、编剧、制作、传播的生产链条,能针对不同目标和任务,调拨不同的资源队伍。一旦有了任务或者创意,通过项目发布,可迅速集结相关的成员,台内台外,线上线下,导演、编剧、演员、制作等各环节人员一呼百应,能在短时间内制作出优质的微剧产品。
    人是第一生产力,广播剧生产中,人才和团队尤为重要。近年来,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从内外两个渠道入手,挖掘、储备和培养广播剧人才。具体而言,对内统一理念,充分认识微广播剧在时代变革中承担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同时将频道中致力于微剧发展的年轻人才吸引合并,成立一支灵活的微广播剧创新团队;对外,湖北之声邀请国内广播剧和微剧领域的“高手”建成“专家库”,打通培训、学习、合作的上游渠道。2016年,湖北广播电视台面向全国广播同行、社会微剧爱好者,组织微剧培训班,该培训班吸引了省内各市州及全国各地的微剧人才,为流动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引导舆论 弘扬正能量主旋律
    微广播剧的主题和选材丰富多彩,如何将艺术性与新闻性、思想性、可听性统一起来?湖北之声“微广播剧”团队致力于将优质音频内容与弘扬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结合。
    2016年夏天,洪水肆虐湖北。在铺天盖地的抗洪报道中,“微广播剧”团队推出《2016防汛记忆》系列新闻微剧,用丰富多彩的声音元素展现抗洪事迹。该剧以新闻人物为基础,以情景再现为手段,追溯原现场,重构新故事,令受众耳目一新。该团队还将电台品牌文化声音产品《点赞湖北》与微广播剧结合起来,把荆楚楷模新闻事迹制作成3分钟以内的声音小故事,在每天的线性直播节目中批次穿插播出,受到听众好评。为拓宽日常传播渠道,湖北之声专门在线上节目中开设《夜间微剧场》单元,每天制作发布5分钟的微广播剧,生动演绎当天的新闻故事。
    这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敢闯敢拼、奋力逐梦的时代。“微广播剧”团队历时一年打造的三集青春校园广播剧《加油,兄弟!》,是首部反映武汉大学生创业的广播剧。它以武汉大学维吾尔族学生库尔班江在武汉开餐厅的创业故事为原型,展现了维吾尔族、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为打造精品,创作团队一方面在武汉各大校园清真餐厅采访、体验,另一方面远赴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与普通维吾尔族家庭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其最真实的生活感受。剧本反复修改,录制精益求精,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
    扩大影响 经济收益已达百万
    为扩大宣传,湖北之声以“传统广播+多网络终端”,形成立体多维的传播攻势,使微广播剧影响力达到最大化。《2016防汛记忆》系列新闻微剧除了在湖北之声、湖北经济广播等多套频率节目播送,还在湖北广播电视台旗下的新媒体平台长江云、湖北之声官方微博微信和湖北文明网等网站开辟了专栏进行重点推送。《加油,兄弟!》在线上线下网络同步播送,播出当晚便登上了视听APP首页置顶位置,网络收听破万,一小时内网友留言千余条,甚至还有美国、澳洲网友留言。
    “任何产品都离不开市场,需要得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检验。”梁延告诉记者,广播剧运用融媒体攻占市场,成为广告创收、招商引资的全新介质,企业对微剧的传播效应和数据产生浓厚兴趣。如该台策划的湖北省“好人好报”微广播剧大赛,作品的网络点击量、阅读量累计超过130万人次,评论转发超25万人次,不少企业主强烈要求参与;《2016防汛记忆》系列新闻微剧吸引多家企业参与公益救助和募捐活动。据了解,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的“微广播剧”团队所创综合经济收益已达百万元。
    未来,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将继续通过微广播剧原创征集、大众演播、微剧进企业、微剧进校园等活动,扩大广播剧影响力;同时,尝试运用新媒体导入大数据寻找市场定位的经营模式进行产品生产,占有用户消费所需的碎片时间,将微剧项目作成特色,创造更大的影响力与品牌效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