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看完《黑镜》,让人想给大脑上把锁人类意识可以被提取、共享、转移、换取经济回报,但也变得异常危险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文汇报 童薇菁 参加讨论

    在《黑镜》第四季中,将意识应用于游戏领域的技术已相当成熟。男主角将同事的意识克隆后,投放到虚拟空间里进行奴役。
    在有可能的未来,真实的人类不再是食物链顶端的赢家,反而被虚拟人物操纵,成为傀儡;记忆影像可以随时被翻查,犯罪率降低了,但整个社会逐渐丧失了信任感和安全感……已经播到第四季的电视剧 《黑镜》 以手术刀般锋利地剖析人类面对未来科技所带来的种种困境而深入人心。在剧迷们的期待中,《黑镜》 第四季日前上线,一次性放出全六集。这一季《黑镜》 深度聚焦了开发人类意识所带来的种种后果,有忧虑、有困惑,也有迷茫。
    “智能红娘”比你更了解你的情感?
    谷歌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已经将人类围棋高手挑落马下。接下来它将要挑战的领域是什么?数字社会的进程太快,不免令人恐慌起来。“深不可测”的人类的意识,可能是机器智能和大数据算法难以攻克的最后一个壁垒了,但如果有一天可以呢? 新一季《黑镜》直视了这样的未来,并且描绘了一幅人类的意识进入高度数字化的场景,在这个世界中,意识可以被提取、共享、换取经济回报。
    “智能红娘”或许比你更懂得你的伴侣。在第四集《绞死DJ》中,系统将每个人的“意识数据”放到后台进行模拟测算,对产生的情感波动、反抗等意识行为不断修正。拿着这个寻找真爱的罗盘,就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与你匹配度最高的伴侣。千千万万的男女就用这个系统相亲,省去了在现实生活中一次次的恋爱尝试和试探。
    人类的意识,还将成为下一个无孔不入的监控摄像头? 第三集 《鳄鱼》围绕着一个恶性连环杀人案展开讲述。在这个世界里,意识,被广泛应用于刑侦领域并卓有成效,因为它能够像影片一样还原历史场景,并且采集意识是合法化的。令罪犯意想不到的是,一只“目击”豚鼠成为了撬动本案的关键环节。但讽刺的是,导致罪犯不断杀人的原因,也正是由于操纵这项意识回放技术的人无意间“提取”了她犯罪的场景。
    然而,随着这项技术不断深入医疗、游戏、刑事侦查、社交等各个领域的同时,意识也变得前所未有地脆弱。意识数据“在云端”有被盗用、控制的危险,犹如在大街上裸体行走,人类将不再拥有秘密和自由可言。而当意识可以脱离肉身,进行转移和复制的时候,伦理困境也随之而来———“意识”作为一种克隆品,有没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意识”和“人类”有何区别?
    还记得在上一季中,某游戏公司打造了一款浸没式VR游戏,参与游戏过程的不再是传统认知中人类的感官和大脑的反应,而是直接把意识投放到虚拟空间里。不幸的是,由于技术尚不成熟,导致了一位充当小白鼠的实验者的死亡。到了本季,类似的技术已经大规模商业化。在第一集 《联邦星舰卡里斯特号》 中,男主角就是一家浸没式VR游戏公司的首席技术官。为了宣泄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和无能,他将身边同事的意识进行了克隆,并且绑架到自己创造的世界中进行奴役。
    而到了本季最后一集 《黑色博物馆》所架构的世界,人们已经能够随意地提取、转移意识,并且把它们嵌入任何实体中,可以是另外一个人类,布娃娃甚至是桌椅。对意识的开采,究竟能深入到何种程度?当技术的滥用遇到人性中的“恶”,后果难以预知。
    “科技含量”多了,但人性挣扎少了
    “够犀利、够冷酷”是剧迷们热衷追剧的原因。虽然本季《黑镜》的未来感和科技感大大增强,但网络评分却下降不少,很多剧迷失望地表示,原本那些出人意料的大反转不见了,令人后怕许久的惊悚感不见了,《黑镜》不“黑”了。
    自第三季起被Netflix公司买下版权后,《黑镜》 摇身从英剧变为美剧,不仅集数变多,制播频率也明显加快,第三、四季的播出间隔仅一年。与此同时,制作组开始改变其原本完全独立的单元剧设置,从第三、四集开始,在某一集中出现的新科技、新事物甚至是相同的世界观,会在之后的剧集里继续沿用。例如记忆提取、虚拟游戏、人工智能交友平台等就在这两集中反复出现,给观众造成了似曾相识之感。
    这也导致了部分追剧观众的不满,“剧情变单薄了,格局变小了。”但归根结底,是 《黑镜》 硬冷、荒诞又充满戏谑的风格发生了转变。
    第一、第二季 《黑镜》 所制造的惊悚点,并不完全局限于科技之“恶”,更多的是聚焦在社会心理、大众传播和政治生活中的种种人性困境。但本季的全部六集剧目,则完全定格于科技发展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上,虽然反思技术进步的这面“镜子”仍在,但却缺乏全面、具有超越性和洞见力的判断。它反复预设了这样一个前提:在未来的高科技生活中,技术先行,规则置后,道德与伦理对“新生事物”缺乏约束力。是以,《黑镜》 彻彻底底地变成了一部科技伦理剧,“神剧”光环已褪,不免让人觉得可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