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虚无”历史不免滑向“虚无”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张江 参加讨论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情绪,逐渐扩散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分支。在文学领域表现尤甚。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写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虚无”历史的冲动和表征。创作上,以虚构手法为托词和掩护,罔顾历史事实,肆意篡改历史、臆造历史;批评方面,放弃对文本真实性的坚守,将畸形的虚构和想象夸大为最高原则;文学史写作则在“重估”和“重写”的双重驱动下,将历史上的经典作家作品驱逐出去,代之以另外一批“合意”的作家作品。凡此种种,都对历史本身构成了瓦解和伤害。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历史虚无主义趋向,近年来又与文化上的消费主义和解构主义等西方后现代思潮汇合,构成更强大的冲击力和颠覆力,必须给予充分重视。文学“虚无”历史,其危害绝不仅仅限于对历史自身的扭曲,造成历史的失真,导致历史传承的链条断裂。它更大的危害,是对价值的虚无。文学“虚无”历史,本质上就是“虚无”价值。
    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包括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等,它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是这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普遍共识,经历了长久探索,付出了巨大代价,最终才凝结定型,存留于民族的血脉之中。一个民族的发展,终究需要精神的支撑。历史就是这种民族精神的坚强载体。正因为历史的这种价值载体属性,世界上的各个民族都对自己的历史严肃对待,倍加珍惜。说到底,历史和它所承载的价值内涵,是内在地生长在一起的,从来不存在被剥离了价值内涵的单纯的历史。正因为历史与它所承载的价值不可分割,文学对历史的虚无,必然不可避免地滑向对价值的虚无。
    对历史的虚无,对价值的虚无,其破坏作用不仅指向历史本身,而且直接关乎当下。这是因为,历史和现实不是孤立分割的,两者之间具有深刻的连续性。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明天的历史,两者处在永无止境的推进、转化之中。一切现实存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都不是随意或无序产生,而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是历史动因在当下的辐射和延伸。其中,人类的创造性实践对社会发展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创造也是历史基础上的创造,蕴含着历史的智慧和思想。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实。一切现实的存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历史的存在。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文学“虚无”历史,是在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上预设了一个前提,即认为历史可以脱离现实而存在。它拒绝了历史提供的各种文化经验进入现实的可能。历史被封存、消费,它所携带的经验和智慧也随之消散,人类的发展进步就失去了根据,一个国家和民族由此陷入集体失忆,进而迷失前行的方向。更关键的是,现实失去历史的逻辑支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成为悬而无着、摇荡无根的浮萍。
    (摘编自《求是》2014年1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