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机器人会抢走哪些人的“饭碗”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文汇报 王筱丽 参加讨论

    近日,北美一本著名杂志颇具未来感的封面引起了热议。封面上,形态各异的机器人行走在大街上,有的拿着咖啡,有的低头看手机,还有的牵着电子狗悠然散步。引人注意的是,一位人类流浪汉带着他的宠物狗坐在街边乞讨,一名机器人随手向他抛掷了几枚代币……
    人类坐地行乞,机器人则扮演了施舍者的角色,这张图片的含义不言而喻:人类与机器人的位置彻底颠倒。未来,人类真的会没落吗?在人工智能面前,保不住饭碗的失业压力已经扑面而来了吗?
    人工智能日渐精进,重复性工作前景堪忧
    其实,自机器人这一概念在科幻小说里首次出现后,人类对于机器人的恐惧就随之产生。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类的顾虑也调转了方向。过去,人们害怕机器人起兵倒戈,威胁人身安全。而现如今,人们开始担心起自己的工作会不会被越来越聪明的机器人抢走。
    根据海外媒体的分析报告,只求手熟、与外界较少接触、具有大量重复性劳动的工作被列入了“高危行业”,其中包括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保险业务员等。令人意外的是,要求较高的会计职业也位于榜单前列。但细究来说,会计工作的本质即是信息搜集和整理,内部存在着严格逻辑,交给万无一失的机器人确实是不二之选。而摄影师作为一份依赖主观审美的工作竟也被判定为有超过50%的可能性被机器人取代。在专家看来,图像审美与其他艺术行为不同,具有被量化,数据化的特性。
    “人情味”的工作还是非人类莫属
    机器人看似无所不能,但终究没有人情练达的本事。“需要社交能力、同情心、创意和审美的工作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分析指出,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人工智能如何完善,创造力、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都是人类在与机器人进行比拼时最后一道无法冲破的防线。
    除了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可以安心外,律师,法官等也不必太过紧张。心理医生、教师、酒店管理者则可以高枕无忧,因为他们几乎没有被机器人代替的可能性。
    就像不理解“诗为何物”的机器人依然可以写出不错的诗句来,机器人理论上确实存在处理人类情绪的功能,然而有些时候,急于处理问题恰恰是造成问题的原因。与之相反,心理医生却可以帮助病人跳出思维怪圈,让问题本身变得无关紧要。教师亦然,机器人教得了加减乘除却不会让学生融会贯通,即使能手把手帮助学生完成赏心悦目的画作,却也教不了如何赏析一幅作品。
    智能时代的到来赋予了机器人无限的可能性,虽然具有优越的行动能力,但在决定性的感知力、认知力和决策力上,机器人还需倚仗人类。未来,如何让机器人在有限的领域里发挥最大的力量帮助人类,值得我们期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