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文学或者音乐》:来自余华的文学音乐笔记(5)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中国社会科学网 译林出版社 参加讨论

    【内文试读】
    契诃夫的等待

 
    安? 巴? 契诃夫在二十世纪初创作了剧本《 三姐妹》,娥尔加 、玛莎和衣丽娜。 她们的父亲是一位死去的将军 , 她们哥哥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她们活着, 没有理想, 只有梦想, 那就是去莫斯科。莫斯科是她们童年美好时光的证词 ,也是她们成年以后唯一的向往。 她们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地等待着, 岁月流逝, 她们依然坐在各自的椅子里, 莫斯科依然存在于向往之中 ,而“ 去 ” 的行为则始终作为一个象征, 被娥尔加 、 玛莎和衣丽娜不断透支着。
    这个故事开始于一座远离莫斯科的省城, 也在那里结束。这似乎是一切以等待为主题的故事的命运,周而复始,叙述所渴望到达的目标, 最终却落在了开始处。
    半个世纪以后, 萨缪尔? 贝克特写下了《等待戈多》, 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 ,这两 个 流浪汉进行着重复的等待,等待那个永远不会来到的名叫戈多的人。最后,剧本的结尾还原了它的开始。
    这是两个风格相去甚远的剧作,它们风格之间的距离与所处的两个时代一样遥远,或者说它们首先是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时代 , 其次才代表了两个不同的作家。 又是半个世纪以后, 林兆华的戏剧工作室将《三姐妹》和《等待戈多》变成了《三姐妹? 等待戈多》, 于是另一个时代介入了进去。
    有趣的是, 这三个时代在时间距离上有着平衡后的和谐,这似乎是命运的有意选择, 果真如此的话, 这高高在上的命运似乎还具有着审美的嗜好。 促使林兆华将这样两个戏剧合二为一的原因其实十分简单, 用他自己的话说, 就是“等待”。“ 因为‘等待’,俄罗斯的‘ 三姐妹 ’与巴黎的‘ 流浪汉’在此刻的北京相遇。”
    可以这么说, 正是契诃夫与贝克特的某些神合之处,让林兆华抓到了把柄,使他相信了他们自己的话:“ 一部戏剧应该是舞台艺术家以极致的风格去冲刺的结果。” 这段既像宣言又像广告一样的句子, 其实只是为了获取合法化的自我辩护。什么是极致的风格?一九〇一年的 《三姐妹》和一九五一年的《等待戈多》可能是极致的风格, 而在一九九八年, 契诃夫和贝克特已经无须以此为生了 。 或者说, 极致的风格只能借用时代的目光才能看到 , 在历史眼中 , 契诃夫和贝克特的叛逆显得微不足道,重要的是他们展示了情感的延续和思想的发展。林兆华的《三姐妹? 等待戈多 》 在今天可能是极致的风格,当然也只能在今天。 事实上,真正的意义只存在于舞台之上,台下的辩护或者溢美之词无法烘云托月 。
    将契诃夫忧郁的优美与贝克特悲哀的粗俗安置在同一个舞台和同一个时间里,令人惊讶, 又使人欣喜。林兆华模糊了两个剧本连接时的台词 ,同时仍然突出了它们各自的语言风格。 舞台首先围起了一摊水,然后让水围起了没有墙壁的房屋,上面是夜空般宁静的玻璃,背景时而响起没有歌词的歌唱 。三姐妹被水围困着,她们的等待从一开始就被强化成不可实现的纯粹的等待。 而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只有被驱赶到前台时才得以保留自己的身份, 后退意味着衰老五十年, 意味着身份的改变, 成为了中校和男爵。 这两个人在时间 的 长 河 里 游 手 好 闲 , 一会 儿 去 和 玛 莎 和 衣 丽 娜 谈 情 说 爱 ,一会儿又跑回来等待戈多 。
    这时候更能体会契诃夫散文般的优美和贝克特诗化的粗俗, 舞台的风格犹如秀才遇到了兵, 古怪的统一因为风格的对抗产生了和谐。 贝克特的台词生机勃勃, 充满了北京街头的气息 , 契诃夫的台词更像是从记忆深处发出 , 遥远的像是命运在朗诵 。
    林兆华希望观众能够聆听,“ 听听大师的声音 ”,他认为这样就足够了 。 聆听的结果使我 们 发 现 在 外 表 反 差 的 后 面,更多的是一致。 似乎舞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同性的婚姻, 结合的理由不是相异, 而是相同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