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访作家高耀山:当好“文学的裁缝”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银川晚报 newdu 参加讨论

    他曾是宁夏作协副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创办《新月》《黄河文学》两本文学刊物,被誉为“宁夏文坛常青树”……但对于这些成绩和称誉,他说,自己只是一个“爱读书写字的人”,“出版了几部文学作品而已”。
    能写好文章,是功夫;能编辑好别人的文章,则多 了一份责任。高耀山说,除了创作,他更愿意当好“文学的裁缝”。
    能坚持文学和创作,实属幸事
    约高耀山做本次访谈的时候,他在电话里说:“算了,不要采访我了。没什么可写的。”话语中,带着明显的甘肃口音。但得知可以通过采访让更多人了解文学,了解“作家”这个行业,激励更多青年人投入文学创作,电话那头的高耀山顿了顿说:“嗯,那好。”
    第二天一大早,按响了门铃,很快门就开了。一位个头高高、有些偏瘦、但眼神里很有神气的长者笑着说:“快请进!你还真是一下子就找到了。”他就是高耀山,按他的话说,从2006年正式退休后,自己就不再接受媒体采访了,拒绝了很多人,但这次,却可以聊聊。“我不是拿架子,就是觉得写我实在没啥可写的!”高耀山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这辈子没别的爱好,就是个读书,你说能写啥?”
    就是这样一个“只会读书写字”的人,如今虽已退休多年,但案头仍铺着一摞摞向他请教过目的文章、稿件和书籍……能坚持文学和创作,于他而言,“实属幸事”。
    写作时,天地都是自己的
    和很多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相比,高耀山说,自己从小最喜欢的事就是读读写写。“我爷爷上过几天的私塾,平时一有时间就教我念书识字,还教我写春联,教我做人的道理。”高耀山说,记得小时候,尤其是冬闲的日子,几乎每天早晨起来,爷爷都会看着他背书,《三字经》《百家姓》《朱子家训》《千字文》……这些繁体字手抄读本,成了高耀山儿时最好的“玩伴儿”。
    直到1967年的一天,高中毕业的高耀山站在村口,在他的身后,是生养他24年的故乡。故乡对于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高耀山说那时自己并不明白。带着简单的行李,几经辗转,高耀山从甘肃庆阳环县,一路颠簸到了宁夏盐池大水坑镇麻黄山村。“当时那里特别荒。看得人心里也跟着发慌。”高耀山回忆说,尤其是在大水坑的第一个晚上,当四周寂静一片时,他的心才突然觉得空落落的。拿出纸笔,高耀山开始将所有无处诉说的情愫,付诸于笔端,只是那时他没想到,这一写,竟然是一辈子。
    “那时我白天种地,晚上写作。”高耀山感慨地说,带着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他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会写下来,虽然文字上并不成熟,但却是难得的锻炼;现在自己还会怀念初到盐池的那几年,能有很多安安静静进行创作的时间,感觉天地都是自己的。
    身为作家最想写的还是故乡
    因为“能写”,在盐池种了两年地的高耀山,很快就在麻黄山谋到了职位,从大队文书、支书、公社秘书、副主任,到1982年成为盐池县党史办副主任,高耀山不但工作和文字有关,这期间,他在文学创作方面,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其创作的散文、小说、诗歌等作品,被频繁刊登在盐池日报、宁夏日报等媒体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坚持总是有回报的。用高耀山自己的话说,从小自己也只是热爱文学,但真正让他有了“想当作家”的冲动,源于后来工作的调整。1984年,还是因为“能写”,高耀山被调至银川市文联,负责编辑《新月》杂志,后又成为《黄河文学》的主编。在办好刊物的同时,高耀山先后创作了1部短篇小说、3部长篇小说,5部散文集和1部评论集,其中,“故乡情结”藏在了字里行间中,尤其是《风尘岁月》《激荡岁月》和《烟火人家》三部长篇小说,可以说是高耀山身为作家后,对心中“故乡情”的集中体现。
    “故乡是一种文化,更是一个宝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对故乡的感情,关键,是要深入下去。”高耀山笑着说:“最近我在写回忆录,也是想再‘回到故乡’,那是我的根,也是我创作的源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