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李延青小说集《人事》:在世俗与诗意之间(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文艺报 胡学文 参加讨论

    
    《匠人》《发小们的病》归属当下系列。匠人是五行八作的家伙,如木匠、油匠等。小说中的周向文在这方面是有悟性的,和木匠聊聊天便能偷到木匠的技术,是技艺精湛的匠人。但他真正的匠人身份、也是作者着力突出的,是背诵语录。虽然远离了那个时代,个人生活有了很大变化,但时代的枷锁套得更牢了,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遭遇。小说还写了同样爱好背语录的田桂生,与周向文形成合奏关系,暗喻出精神隐疾并非个体,属于那个时代。《发小们的病》则写了乡村的破碎,伦理开裂、欲望膨胀。发小们的病不过是个引子,整个乡村都病了。作者显然不为指出得了病,而是引人思考,关于人际关系、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等。叙述者似乎是一味药,在叙述中化解了矛盾,但思考却没有随小说结束而停止。
    艺术特色也是这部小说集值得称道的地方,文学的标记不是写了什么,而是艺术个性。一是采用投影法,化繁为简,却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作为短篇小说,撷取的多是生活的一个横截面,如果繁复,难免臃肿拥挤。而作者从一个极小的角度进入,既轻又巧,不但让我们看到横截面的纹理,还想象到整棵树的状貌。如抗日,作者没有正面描写,但就涉及的人物命运,却让读者窥见了战争的血腥和残酷。二是具有诗意的光泽。世俗是小说的根,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但只在世俗内部下功夫,小说就失去存在的意义。李延青显然深谙小说之道,写世俗人生,却呈现出飞扬的姿态,在世俗与诗意之间构筑了自己的世界。如《旧事二题》中的豌豆,语言、神态、心理都具有诗性美。豌豆离世那天,穿的正是结婚时那件花夹袄。她像预知到一样,花夹袄比队长那一枪更令人疼惜。三是注意意蕴的开掘。与深刻相比,丰富对小说更为重要。深刻不是那么轻易达到的,有些所谓深刻的小说只是用几十万字讲述一个道理,一旦被读者说明白,那就不叫深刻。而丰富不同,丰富提供的是空间和阐释角度。这11篇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没把道理硬塞给读者,只是呈现了人世间的画面,语言质朴干净,不少论者认为李延青的小说有味道。这“味道”正是小说的意蕴,能感知却说不清楚,越说不清楚越想触摸。四是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人物形象对小说是重要的。当然,在一些作家的观念理念中,塑造人物显得老旧。确实,在现代派与后现代派的作品中,人物可能只是影子,甚至连影子都没有,但不可否认,许多作家以此作为盾牌,掩饰塑造人物的无力和苍白。塑造人物考验着一个作家的内功。李延青采用的多是勾勒法,三言两语,人物跃然纸上。如童年的豌豆,别人给她麻花,让她叫爹,豌豆拿了东西却跑开,小嘴蹦出:我是你娘。
    写什么重要,怎么写同样重要,永远不能割裂。这是小说形成风格的缘由和魅力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