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2017中国儿童文学关键词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文艺报 赵霞 参加讨论

    随着国际视野的持续拓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打开,中国儿童文学界看向世界的目光以及对于世界的理解,都在逐渐进入一种更趋良好的常态。
    一种汲取世界儿童文学艺术营养的谦逊与培育本土儿童文学艺术光华的自信,互相砥砺,彼此补充。
    面朝童年回忆的乡愁写作可能存在两重艺术上的困难。一是结构上,如何冲破自然生活逻辑对记忆书写的控制,从中创造更宏大开阔、统一紧实的文学故事结构。二是趣味上,如何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升华至更普遍、更有高度的童年趣味和童年精神。
    一种对于过往时间的关切笼罩着近年的原创儿童文学写作,并鲜明地体现于这些年儿童文学创作中两类引人注目的题材:一是历史生活的书写;二是童年回忆的发掘。二者又常相互缠绕,彼此交织。2017年,《小青春》(秦文君)、《纸飞机》(左昡)等儿童小说的出版,承续了这些年原创儿童文学从童年视角写历史、写战争的传统。作家致力于从时间的长河中为孩子打捞已然远去却不应被忘却的记忆,也从历史和战争等特殊环境中表现童年那变动不居而又永恒如一的模样。
    与此同时,在一批成人文学作家书写童年记忆的创作风潮带引下,童年回忆作为一种创作资源、一个生活与精神的源头,日渐向人们展露出它的清浅而丰美、单纯而繁复的面目。选择重新沉入童年回忆的作家们,或许都会被法国哲学家加什东·巴斯拉所说的回望童年时的“深渊”感牢牢攫住。你不知道在这个“深渊”里,埋藏着多少值得发掘和言说的闪亮之物。2017年,新世纪出版社策划推出了孙幼军、葛翠琳、肖定丽、管家琪、黑鹤5位作家的5部带有自传或半自传性质的“中国童年”系列。这些代际有所相隔的童年书写,既是不同年代、地域生活记忆的追溯,也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关于中国现代童年的生动人物与风俗画卷。《阿莲》(汤素兰)、《唢呐王》(小河丁丁)、《香樟街》(吴洲星)等儿童小说,汇入到了乡愁书写的大河中。在这里,关于童年和故乡的种种记忆,不论是清纯的、忧郁的、明亮的、黯淡的、欢乐的、感伤的,最终都衬着成长的灿烂背景,定格为时间谱线上的动人篇章。
    博伊姆在《怀旧的未来》中说:“怀旧不永远是关于过去的。”对于过往的想象直接影响着未来,而关乎未来的考量则令我们感到必须对怀旧的故事负责。这或可促使我们认识到在儿童文学写作中认真对待乡愁这种写作冲动的重要性。对于儿童文学作家来说,面朝童年回忆的乡愁写作可能存在两重艺术上的困难。一是结构上,由于记忆的片段性和生活的松散性,若照直写下去,极易写成围绕特定人物群像展开的中短篇故事连缀。如果说这种结构本身有其文学上的意义和价值,那么今天如何冲破自然生活逻辑对记忆书写的控制,从中创造更宏大开阔、统一紧实的文学故事结构,已成为这类写作必须面对的艺术挑战。二是趣味上,如何摆脱私人性的童年生活和情感记忆对于作家个人的精神笼罩,使之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至更普遍、更有高度的童年趣味和童年精神。换句话说,一个作家之所以选择向儿童读者讲述自己的童年,不只是因为这一经验对他(她)个人来说很重要,更因为这种经验的呈现对所有儿童来说都有丰富、深厚的审美价值。
    正是从这里,我们看到了《阿莲》这样的作品的独特贡献。我以为,《阿莲》是近年童年回忆题材儿童小说最重要的艺术收获之一。这是一部有着审慎长篇构思的回忆体小说,尤其胜在乡间日常细节与一个小女孩连贯的成长情思之间的起伏呼应、体贴契合。小说中,乡土童年和记忆本身充满了异质性,既有青山碧水和诗意煦暖,也有粗蛮浅陋与旧习沉疴。这是乡土童年经验真切的复杂性。然而,读《阿莲》,你读到的绝不是截然分明的文化爱憎,而是与世界本身一样复杂的生活和体验的多重滋味。在这里,文学以其独特的体察力和洞见力穿透、融化过往生活,并把我们带向关于其未来的更完整深到的思索。多少令人有些遗憾的是,这种对于故事构架和滋味的拍案赞叹之感,随着小说后部相对松散的自然时间逻辑更多地取代了因果相衔的故事时间逻辑,片段分列的私人经验事件更多地取代了充满统合力和穿透力的典型故事事件,未免有所淡去。这样的遗憾或许也反证了这一书写本身需要应对的巨大难度。
    在古老中国的广袤大地上,童年的乡愁注定与乡土有着割不断的情缘。这既是因为无数代人的童年记忆都留驻于乡土世界,也因为现代乡土作为一个现代化进程中常被遗落的空间,承载了现代人关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复杂思虑和感叹。当代儿童文学史上,乡土是一个重大的意象,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许多活跃的当代儿童文学作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乡土情结。2017年出版的儿童小说《穿堂风》和《蝙蝠香》,进一步拓展了曹文轩式厚重深情的乡土童年书写;《小木匠》是王勇英笔下带着清冽蛮气的南方乡土童年的再度伸展;《花儿与歌声》(孟宪明)是对于作家所关切的当下乡土童年困境的持续书写;“豆子地里的童话”系列(刘海栖)则是在轻灵狂野的童话幻想里揉入乡野泥土的踏实气息。
    透过这些故事,我们看到乡土的过去与现在怎样始终紧紧相连,同时也看到了它们之间难以处理的某种文化龃龉。譬如《唢呐王》写乡土之美,在洋溢着桃花源感的生活和语体氛围中,小说既舒展地铺开了一幅幅优美的西峒乡间风情画,又将一个首尾相衔、构思完整的悬念隐伏于看似淡漫的生活叙说中。书中“唢呐王”的传说,似乎只是孩提视野里的某个传奇远景,却在峰回路转中逐渐成为故事的内核。在我看来,小河丁丁这些年的乡土传奇题材儿童小说创作,一直在等待一个能将生活传奇升华至更高童年精神的契机。《唢呐王》中,他把乡土世界与人物真正写成了一个浑朴天然的大童年。然而,到了小说末尾,当作家不得不从西峒乡土的桃花源里转过身来,直面乡土(唢呐王)与现代(省音协主席)的必然会面与相撞,一种与此前情节形成对衬的滞涩感和无措感油然而生。在过去与未来、怀旧与期望之间,我们如何从一个更为深刻、更具前瞻力的角度理解乡土和乡土之上的童年以及它们未来的命运?如果说在现代童年的目光里,乡土不再与世隔绝,也不再沉默寡言,那么,如何在这个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空前复杂地相纠葛的时代里,重思乡土之于童年生存(包括乡村童年与城市童年)的当代意义,重构乡土作为一种儿童文学精神的独特价值,仍是一个充满难度的课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