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刘一达:“京范儿”作品接地气(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报 张君成 参加讨论

    
    回忆胡同世事变迁
    至于创作《胡同范儿》这部散文集的初衷,刘一达表示,想要和年轻人分享一些他们不熟悉的往事,比如什么是捡煤核儿、晒床板、打家具。“现在的‘70后’‘80后’‘90后’,很多人都没有在胡同生活过,他们对胡同并不了解,我想通过这本书全面展示北京胡同的历史变迁和胡同里的人物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我那时候的亲身见闻,字里行间都是我在胡同生活了几十年的记忆印痕,这些印痕随着岁月的流逝,更加让人感到弥足珍贵。”
    许多在老北京胡同长大的读者看完书后,告诉刘一达说这本书特有“范儿”。对于这样的评价,刘一达感到很欣慰。他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范儿”是一个老北京话,可以引申为一种“劲头儿”,同时也可以是某种心路、性格、气质等的体现。“‘胡同’一词则产生于元代,这就意味着老北京人已经在胡同生活了800多年,书有了‘胡同范儿’证明有北京的精气神儿在里面。”
    不断发现“新京味儿”
    除了胡同文化外,刘一达还对北京规矩与文化特别感兴趣。仅仅在一个“玩”字上,刘一达就发现了无穷的乐趣。“老北京人喜欢玩。‘花鸟鱼虫’号称是过去京城的‘四大玩’,玩儿个物件儿在北京是有群众基础的,属于寻常的玩。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玩的东西自然越来越高雅,越来越讲究了,比如瓷器、玉器、字画、碑帖、文房四宝等。”
    在北京“玩儿”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中,刘一达敏锐地捕捉到这其中创造的火花:“从一个‘玩’字上,可以折射出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折射出老百姓的心态。过去有‘玩物丧志’,但当一个人玩到一定水平、玩到一定境界时,就可以称之为‘家’了。老北京人常说一句话:‘这算玩到家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为此他创作了《玩家》,该书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收藏在民间不断升温,京城的新老玩家为争夺稀世藏品,展开了心术与智谋的明争暗斗。
    在《玩家》一书中,刘一达特意附上了这些方言、术语的注解,他希望《玩家》这本书也可以成为人们“学习和了解北京文化以及北京语言的极好机会”。
    40多年来他一直熟稔地运用老北京语言进行文学创作。不过他也注重学习,吸取新的营养,以发现“新京味儿”。每天甭管干什么,刘一达手边都得有个小本本,专门记他听到、看到的新鲜词儿,比如舔屏、小鲜肉等。“新京味儿的新,在内容上表现为反映现实、反映当下,在语言上体现为具有当下时代特色的语言;至于文章叙事方式,也得符合现在读者的阅读习惯。”刘一达说。
    刘一达觉得北京文化是一种精气神儿,依靠与建筑、语言、做派,却又超脱于此。“这就好比即便有一天,京城的胡同消失了,但是您放心,胡同范儿也依然会存在下去,因为北京人不会消失,北京文化的根儿也不会消失。”
    刘一达热爱北京,热爱它背后的文化,所以他希望将这种精神永远地传承下去。“我觉得要发展或提倡文学的高峰,应该重视京味文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