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文化价值回归是时代所需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光明日报 刘晓燕 参加讨论

    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热播,在众多综艺节目中成为电视领域的一股清流。《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百心百匠》等一系列具有人文情怀的文化类节目集体走红,深受观众喜爱,掀起了一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特别是前不久在央视开播的大型文博类节目《国家宝藏》,收视率和口碑齐飞,引发网友的热议,成为文化类节目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火爆,说明了观众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大需求,这一类回归传统文化价值的节目恰恰满足了观众对于文化节目的需求和期待。不过近期文博类节目的兴起,是否会带领文化类节目走进下一个高潮?
    通俗表达彰显文化内涵
    文化类节目往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知识性,以往严肃的其文化类节目,给人高冷的感觉,其语言表述较为晦涩高深,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在不断的探索中,电视工作者得到了一个成功的启示:可以借助娱乐元素来激活文化内涵。
    但在借助娱乐元素之前,首先得符合具体文化内容的传播规律。对于不同的文化类别,如历史、书信、文字、诗词、中华美食、中医、文物、传统技艺等,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文化类型特质,采用恰当的传播方式进行呈现。比如《舌尖上的中国》,用真实的画面、朴素的语言掀起了全球中国美食热;《见字如面》以明星读信的方式,将文字转化成视听语言,彰显书信魅力;《中国诗词大会》利用竞赛的方式,调动观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因此针对不同的文化主题和内涵,要充分挖掘新的表达形式和节目模式,以符合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规律。
    近期走红的《国家宝藏》,借鉴了综艺节目特点,融合了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尊重年轻人的审美和视听语言习惯,将趣味性和娱乐性带入文物中。节目中的创新之一是通过小剧场形式演绎文物,极大调动了观众的视听观感,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记忆深刻。戏剧形态现场重现历史文物,把遥远的、抽象的、专业的文物通过亲近的、具象的、平民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拉近了传统上摆在博物馆展窗后冷冰冰的文物与观众的心理距离。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和演绎形式,让文物具有生命力,增添了很强的趣味性。
    剧场演绎的亮点是打造了强大的明星解说阵容,以文物为核心,由明星演绎的方式讲述国宝故事,通过自带流量的明星,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话题性,这尤其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和追捧,是节目收视的一道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