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切近新时代 焕发新活力——2017年文学状况概观(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0 文艺报 白烨 参加讨论

    强劲发展的现实题材成为创作主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谈到文化建设与文艺工作时特别强调:“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现实题材之所以在各类题材中显得更为重要,既在于正在高歌猛进的社会生活需要文艺作品以艺术的方式加以表现,又在于文艺作为孕育于生活的精神产品,需要在这种近距离的艺术观照中,把握时代的内在脉搏,保持与人民的声息相通,从而使整体的文艺创作成为这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态的影像与写照,具有这个时代所独有的烙印和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实题材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性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2017年,正是在直面当下的社会现实、讲述最为鲜活的中国故事上,文学创作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的作家不仅以敏锐的目光注视着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而且潜入生活深处、把握时代脉搏的实际行动,捕捉着最为感人的景象,寻找着最为动人的音符,使得报告文学和长篇小说的创作都涌现出不少直面新的社会现实、讲述新的中国故事的文学力作。
    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战役、科技强国战略,这些正在“进行时”的时代新变,都得到作家们的热切关注与纵情书写,并构成2017年报告文学的亮点所在。何建明的《那山,那水》,写浙江安吉余村12年来发生的环境巨变。作品并没有从理念出发,而是以余村人白茶生产、竹制品加工、农家乐、溪水漂流等项目的创意开发故事,反映出余村人民怀抱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书写和新历史的远大追求。纪红建的《乡村国是》以实地采访为叙述主线, 使人们看到一个个贫困乡村的各种形态,致贫的原因与脱贫的路子也千差万别。作者在对脱贫乡民和扶贫干部的采访中,抽丝剥茧、寻根问底,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脱贫者自诉、扶贫者自述的鲜明特征,并由一个个生动事例,写出了扶贫的不遗余力和脱贫的别开生面。扶贫与脱贫、村变与人变,如何在国家战略的大格局中一砖一瓦地推进,一点一滴地进取,由此也得到了最真实的反映和最生动的表现。宁肯的《中关村笔记》沉潜到中关村过往的历史之中,寻索中关村起根发苗之滥觞,探察中关村创建之初的涓涓细流,以人为经,以事为纬,勾勒出了一个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而长足崛起的中国硅谷——中关村发展史略。可以说,重点写好一个数学天才——冯康,着力写活一群科技奇才——柳传志、王选等信息科技领域的先行者,便使得《中关村笔记》这部作品别具其异样风采,自具其丰富内涵。毋庸置疑,当代中国在信息技术上的奋起直追,以及在一些领域里的后来居上,最能表明切实成就的是中关村,最能揭示个中秘密的也是中关村。而《中关村笔记》以非虚构文学的特有方式所作的中关村探秘,述说的就是中国科技工作者通过众多个人科技梦实现民族中国梦的不懈追求,记录的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信息科技领域里突飞猛进的一个缩影。
    在长篇小说创作中,2017年出现了一些近距离跟踪现实、反映生活的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向人们表明:我们的作家能够敏锐感应生活的深层脉动,我们的长篇小说也能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如关仁山的长篇新作《金谷银山》在范少山离城回乡以及寻找金谷,成立经济合作社的主干故事中,给人们揭示出来的,是新一代农民的远大志向与高远情怀。已经进了城的范少山,回乡务农首先面临的是家人的不解与反对。他在跟父亲交心时说:“范家的祖先范仲淹心里头装着全天下,那叫大胸怀,我范少山心里头装着白羊峪,我想有点小胸怀中不?”由此,作品写出了一个心系家乡变革,志在村民致富的新型农民形象。
    中短篇小说写作向来题材多元、写法多样,现实题材中也多是小场景小故事、小人物小悲欢,但2017年间出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现象,这就是出现了以扶贫脱贫为主题,但却充满人性深度与人生意味的作品,这尤以四川作家马平、李明春的作品引人关注。马平的《高腔》以花田沟村要在两年脱贫摘帽的脱贫工作为主线,成功塑造了第一书记、农村新型女性、帮扶干部、村支书以及贫困群众等人物形象,作品在严气正性中,满含日常的生活情趣,又卓具四川特色的文化元素。李明春的《山盟》通过县上下派的一名扶贫干部帮助两名帮扶对象成功脱贫的故事,避开了同类主题作品的写作套路,塑造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却不脸谱化的人物形象,从扶贫入手又超出了扶贫,充满了历史反思和精神追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