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大陆与台湾语言差异研究之我见

http://www.newdu.com 2018-05-15 华语桥 刁晏斌 参加讨论
大陆与台湾语言差异研究之我见
刁晏斌
    随着海峡两岸交往的日益增多,两地语言差异的研究也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热点,吸引了不少研究者,也出了不少成果,成绩很是喜人。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目前海峡两岸语言差异的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总体上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个别结论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还有可议之处,等等。如果说,上述问题出在这方面研究的最初阶段,因而多少有些在所难免的话,那么,在经过了这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有必要反思和总结一下前一段的研究情况,从而尽可能地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把这方面的研究推向前进。
    我们认为,在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中,至少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开展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往的海峡两岸语言差异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方面,多是讨论两岸词汇的此有彼无、此无彼有或形同义异,以及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等(本人就进行过这样的研究,详后),其他方面,涉及得就不多了。我们知道,词汇只是语言的一个要素,另外还有语音、语法,而如果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则又有其他一些方面。海峡两岸的语言差异,当然不仅仅表现在词汇一个方面,在上述各方面中,差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既然如此,我们也就不应该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词汇一点上了。另外,在上述大的方面中,又包含了许多小的方面的具体差异,我们只有深入下去,作细致的工作,对这些具体的差异清楚了,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大的方面的差异,进而才有可能整个地把握海峡两岸语言的差异。总之,我们就是应该在研究中贯彻和落实全面、深入、细致的方针。
    以上谈的实际上就是海峡两岸语言差异的研究内容,而这个问题正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我们将在下文中再进一步探讨。
    第二,注意去伪存真。由于海峡两岸的人为隔绝,造成了互相对对方语言的隔漠,这样就使得这方面的研究受到相当的限制。以大陆的学者而言,往往就容易把台湾语言中的个别现象当成普遍现象,或者是把港澳地区的语言现象当成台湾所特有的,从而造成某些结论一定程度的偏颇甚至错误。这种情况的出现,在有些人可能是因为有这样一种潜意识:我所调查的语料并不太多,而在不多的材料中就发现了这样的例子,可见这样的用法一定不会少。这当然只是想当然的作法,而想当然在语言研究中是绝对要不得的。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大致有两个,一是与台湾学者合作或向他们请教,二是调查更多的语料。
    第三,重视口语。以前的研究以词汇为主,口语的重要性尚不十分突出,而如果对两岸语言差异进行全面的研究,就不能不格外关注口语了。因为在书面语中,两地语言的差异表现得并不十分充分和全面,如果仅凭书面语,有些差异就不易发现或很难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语音,虽然通过工具书注音的比较,可以发现许多两岸不同音的例子,但我们却无法完全了解台湾语音的实际状况。比如,在音系上,虽然台湾也有卷舌音,但实际上,这类音却已趋于消失,因为绝大多数人在说话时是没有卷舌音的,这一点,笔者在赴台考察时感觉是十分明显的。语音是这样,其他不少方面大致也是如此,比如动词前加“有”(例见后)、句末大量使用表确认的“这样子的”和表限止的“而已”,某些语气词高频率的使用等,都远未在书面语中得到充分的反映。总之,许多事实告诉我们,不考虑口语的因素,对两岸语言差异的研究就很难达到全面。
    明确了以上三点注意事项后,我们再来谈海峡两岸语言差异研究的内容。
    我们认为,研究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音
    语音差异的研究,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音系的差异,如前边提到的卷舌音,此外又如台湾少轻声、“h”与“f”经常不分,等等;二是具体字音的差别,如台湾人把“儿子”说成“蛾子”,把连词“和”说成“hàn”之类。此外,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分析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力争从个别的、具体的差异中归纳出普遍的规律来。
    2. 词汇
    除浅层次的对比研究外,还应该再深入一大步,可以考虑分为以下两步进行:
    第一步,进行微观的研究,即对某些类词的研究。比如,对外来词,就应该搞清两岸各自的现状、差异的主要方面及其具体表现、造成差异的原因、差异对各自语言的影响及其评价等,其他再如缩略语、惯用语等,都可以而且应该进行这样的研究。
    第二步,进行宏观的研究,即对整个词汇系统差异总体的把握。这一步必须以第一步为基础,在微观研究有了相当的进展以后才有可能进行。
    3. 语法
    这方面,可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是最多的,因为从各类词的用法到许多句子形式,两岸都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区别。例如,以下各句基本上都代表了与大陆相区别的一类:
    (1)乌克兰方面开始出现要求台湾比照经援白俄罗斯案例,先对乌克兰提供一定金额的援助,再谈互设代表处的声音。(《联合报》1997.4.7)
    (2)警方对张某的说词极为重视,已经请他全力协助警方指证歹徒中。(《中央日报》1996.11.26)
    (3)那么你就一直在这间公司工作?还是有在(再?)换工作呢?(《立报》1996.12.2)
    (4)(吴女)结果又输掉十七万元,在无力偿付下,只得签下欠条,才得以离去。(《中央日报》1996.11.26)
    (5)陆一蝉相当保护王文芳,一直不让王文芳曝光。(《中国时报》1996.11.28)
    (6)这样为了自己的小自然,而破坏大自然,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其实是相当不环保的。(《光华》1996.11)
    例(1)中“经援”是“经济援助”的简缩,在大陆看来,只能是名词,而名词通常是不能带宾语的,此句反映了台湾语言中“及物动词”的范围远比大陆大,能带宾语的词语远比大陆多这一事实。例(2)中“动词性词语+中”的形式在台湾也相当多见(详后),这种形式来自日语。日语中,同样的形式是表示“进行时”的,与此例意思完全相同。例(3)动词前边加一个“有”,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这种形式来自闽南话,目前在台湾语言(特别是口语)中使用得十分普遍。例(4)中的“在……下”也与大陆有明显不同,在大陆,“在……下”中间通常只能用名词性词语,而在台湾则无此限制,所以,此句在大陆就只能说成“在无力偿付的情况下”。此外,我们还发现,在台湾,“在……下”的使用范围还比大陆广。例(5)是关于程度副词的使用的,在大陆,程度副词通常只能与形容词和表心理活动的动词搭配,而在台湾,这一限制一定程度上已经打破,此例中程度副词“相当”就修饰了一般动词“保护”。例(6)的“环保”在大陆是名词,而此例中显然用为形容词了,类似的情况在台湾语言中也比较多见。
    以上只是举例的性质,其他与大陆有差异的句子我们还可以列举出许多,而每一个例子都有大量用例的支持。对这些句子,我们应当作全面的比较和细致的分析,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弄清台湾与大陆差异形式的来源,比如上边的分析中,我们对来自日语和闽南话中的形式就予以指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