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瑞米·贝斯 澳大利亚绘本作家,创作的《动物王国》《第十一小时》《来喝水吧》《阿吉的许愿鼓》《阿诺的花园》等经典作品,获得美国绿地球图画书奖、澳大利亚多龙金奖章、澳大利亚童书协会年度好书奖等数十项国际图书奖项。 “我来过中国4次,虽然我可能一辈子也参透不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但我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融入创作。”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专访时,澳大利亚绘本作家葛瑞米·贝斯刚刚走过杭州、武汉、深圳等城市来到北京,略显疲惫的他第二天就要飞回墨尔本。 缘分命中注定 到过世界很多地方的贝斯第一次来到中国时,他就知道自己会在这里被激发很多灵感。当他漫步于慕田峪长城、紫禁城、内蒙古草原时,他“命中注定要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孕育一本新书”。 对于自己创作的第一部中国绘本《龙月》,贝斯称“这是一个一路学习的过程”和一种“奇妙的缘分”。这个故事受到中国传统故事“鲤鱼跃龙门”的启发,讲述了一个小鱼孤儿找寻自我、化身成龙并拯救家园的故事。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凌晨告诉记者,《龙月》是一部具有国际视角、运用中国元素表现中华文化的儿童绘本。在了解了一些中国文化元素和传统故事的背景之后,贝斯提出与自己多本作品的译者陈颖合作,共同创作一本精彩的中国故事。 “很多中国元素都有隐喻、象征,比如龙,比如月亮。作为西方人,我其实并不懂得很多中国元素背后真正的深意,这使我在创作过程中很难真正恰当地表达中华文化的内涵。”因此,在创作《龙月》这本有关中国的书时,贝斯说自己非常需要一位中国的合作者,帮助他更深地理解中华文化。 在贝斯和陈颖的合作下,《龙月》最终成为中西两种文化交汇的产物——故事的基本框架源自欧洲文学传统,同时兼收并蓄了一些独特的中国元素。“书中故事传达出来的关于接纳和家的意义,是世界共有的,不论哪个国家的人民都会感同身受。”贝斯说。 作品充满中国元素 古建与广厦并存一地、传统与现代共冶一炉,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深深地感染了贝斯。他不止一次地在作品里加入关于中国的元素,如《来喝水吧》里的熊猫和长城,《魔法失窃之谜》里的园林、瓷器,以及《龙的发现》里的中国龙。武汉长江大桥、蒙古包、桂林山水、梯田、敦煌飞天、京剧头饰等也在他的书中随处可见。 贝斯和妻子萝宾第一次来中国时,去了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他在那座“冰雪覆盖的大山”上拍了不少照片,这些照片也用于贝斯作品中的插图。“我希望这些插图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那令人惊叹的壮丽景象。” 而《龙月》中的点点滴滴,都是贝斯在北京、江苏、浙江、内蒙古、四川、福建、湖北等地采风中撷取的。 “为了创作这本书,我的相机对着这些宝贵的资料不停地‘咔嚓咔嚓’,几乎快要用报废了!”很多散落在《龙月》画面里的小物件,都是贝斯偏爱的中国器物,其中不少是根据国家图书馆馆藏之宝创作的。 “作为艺术家,最美妙的地方之一就在于,可以把现实世界里不可能共存的事物在画面里以奇妙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贝斯说。 “鲤鱼跃龙门”在中国用来喻指获得了很高的成就,但贝斯在创作《龙月》时还不知道这些。后来了解了这一含义的他兴奋不已:“这个意象实在是和我对于‘鱼化身为龙’的原初设想太相符了!” 当记者告诉贝斯自己不久前参观了《小鲤鱼跳龙门》作者金近先生的纪念馆,并告诉他金近一生创作了500多篇作品时,贝斯情不自禁地做了个“加油”的手势,风趣地说:“我也想像他那样创作那么多作品,这需要我活久一点或者创作得更快一点。” 阅读保护孩子想象力 “我脚下丈量过的世界,是我笔下的世界。”一直以来,贝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呈现更为丰富的层次和更为深刻的内涵。 作为贝斯作品的译者、责任编辑,以及《龙月》的合作者,陈颖认为,贝斯的作品总是层次立体、主题多元,故事极具游戏互动性,画面的细节之丰、藏谜之巧令人叹为观止。在他看来,贝斯的经典作品是一本“越读越新、越读越大”的书,“丰满得能装下整个世界”。 “打开后没有几个字,仔细看下来内容太丰富,感叹作者的想象力。”“越来越喜欢这个作者的书,不只是画面感的高大上,文字寓意也是越读越喜欢。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触动点。”读者对《龙月》的肯定,让贝斯感到,中外小读者的情感是共通的。“很多孩子这么喜欢绘本,坐在他们中间我感到很荣幸。” 在贝斯看来,童书最大的功能是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亲子共读就是最有效的途径。“父母在阅读中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的那种乐趣,孩子们也一定能感受到。”他希望通过记者向父母们呼吁:多多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保护孩子们的想象力。 贝斯注意到,中国对环保问题越来越关注,很多童书也以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的环保话题为主题。他说,自己在澳大利亚经常提醒大家关注环保问题,这也是他的作品想传递的主要观点。 谈及下一步创作计划,贝斯说,自己非常希望继续创作中国故事,正在酝酿“中国故事”三部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