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中西译者合译、译者与出版商以及编辑 沟通合作在翻译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狄敏霞谈到了中西译者间的合作翻译。此前,她有过几次合作翻译经验,自感效果尚佳。但是她同时指出,成功的合作翻译必须基于两个条件:其一,双方译者必须双语能力优秀且相当——如果英语母语者中文欠佳,就很难在文本中发现需要沟通探讨的问题;其英文写作能力如若有限,就很难改善译本修辞,传达审美体验。反之,如果中文母语者英文不甚理想,小则沟通存障,大则对译作毫无判断。其中国文学理解能力如若不强,面对西方译者提出的问题,很可能会答非所问、南辕北辙。其二,团队精神非常重要(Team workisImportant),合作翻译不是译者工作量的简单拼凑,而是1+1>2的整体系统。整体系统必须是动态、和谐、统一的,其产生的效果能大于部分之和,以减少团队中的消耗。很多情况下,个体工作的简单拼凑反而会产生1+1<2的负面效应。因此,能否调和中西译者在地理、时差、文化上的差异,建立起动态、和谐的高效工作关系是衡量中西译者合译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准。 此外,译者和出版商以及编辑的沟通亦至关重要。大多数情况下,彼此间的交流是1+1>2,有助于提升译本质量和市场形象。偶有意见不统一也多是细节的处理。狄敏霞还特别提到了翻译合同的重要性,“合同要事先拟定好翻译中的各项事宜,尤其是矛盾的处理。我要知道我有权利表述、阐释并坚持己见。我的合同里一般会有这样的表述:‘译者要能看到编辑所做的文本改动,并有权作出评论。若意见存异,出版社需以我的版本为主要参照。如果作家发现某处与原著不符,他/她也有权利提出异议,作出评论。” 再接再厉:参与市场、关注反馈 自从事文学翻译工作以来,狄敏霞自感在译作出版后有两大憾事。 第一,未曾参与过己作的市场推广。“所有的书都需要有人推广,中国文学翻译的海外译介更是如此。在翻译文学市场未全面打开、出版社资金投入不大的现状下,如果作家和译者也对推广不上心,谁又会去在意呢?”需要指出的是,作家和译者参与译作推广的活动主办方有两大类型,一是官方相关机构,二是民间团体。一般情况下,海外受众更倾向于参与民间文学交流活动,但是目前的中国文学海外译介仅靠民间力量明显是“杯水车薪”,政府的全方位支持必不可少。此外,目前中国文学的网络推广还未能与国际理念接轨。狄敏霞说:“外国受众很难通过浏览中国网站和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APP)获得中国文学的相关信息,建议设置配有英文和相关图片的导航栏以供国际受众选择。” 第二,未曾深入了解译作的海外接受情况。狄敏霞坦言,专业译者的收入不甚理想,因此多数译者需要不停努力地工作以维持生计,无暇关注译作出版后的阅读情况。她表示,未来一定会加强关注专业书评和大众书评的意识,了解专业受众和非专业受众的阅读惯习和阅读评价,在此后的文学翻译中辩证地将受众意见考虑在内,尽其所能把中国文学更高效地推向英语世界。(花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