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朱鸿:晚报推举文学新秀的传统又回来了

http://www.newdu.com 2017-12-27 西安晚报 曾世湘 参加讨论


    
    尚洪涛 摄
    昨日上午,记者专访了著名散文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朱鸿先生。谈及青年散文大赛,他认为“大赛为当代青年散文写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说明晚报推举文学新秀的好传统又回来了”。
    记者:今年7月,晚报组织青年散文写作者沿着陆上丝绸之路采风,从陕西经甘肃一直走到新疆。作为丝路文化研究专家和著名的散文家,您对此有何评价?
    朱鸿:晚报今年的青年散文大赛有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到陆上丝绸之路釆风。丝绸之路作为一条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古代商道,是由汉人开辟的,唐人把它推到了极致。重走此路,也就是重温中国人一种大智慧、大勇猛和大创造的精神。河西四郡、阳关、玉门关、楼兰古城、吐鲁番、巴音布鲁克和乌鲁木齐,都有世界文化遗产性的遗址和史迹,纵目戈壁沙漠,登临残垣断壁,抚摸冷兵热土,难免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灵感顿生,挥笔成章。当然,如果这些参加采风的写作者能先做功课、翻文献、查资料,再走天涯,也许收获会更大。总之,有了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察和体验,就有了成功写作的基础。
    记者:朱老师,您是首届冰心散文奖和第二届老舍散文奖的得主,在散文界有着很高的威望,也是我们晚报的资深作者和热心读者,能否谈一下对晚报连续三年举办青年散文大赛的看法?
    朱鸿:几届青年散文大赛的报道和刊发的作品,我都认真地从晚报上阅读了。我认为,青年散文大赛为当代年轻的散文写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渐露头角,脱颖而出,这都是可贵的机会,也很有必要。西安晚报素有推举文学新秀的传统,陕西几代名家都是从晚报的版面走出的。近年来举办的青年散文大赛,说明晚报推举文学新秀的好传统又回来了。大赛是开放写作,但也一样可以使写作出彩,而且有平等性和公正性,我为青年作家能够通过参赛获奖而高兴。
    记者:最近几年,社会呈现出一种极速变化和迅猛发展的新态势。那么,在这样时代背景下的青年散文写作,又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或者问题呢?
    朱鸿:我是一个散文写作者,又是陕西省散文专业委员会主任,于艺术的变化,对才俊的呼唤,都催我关注青年散文。兴趣使然,责任所在。我以为,当代青年的散文写作有这样一些特点:其一,人数多,写作散文的热情高;其二,有的青年已经有了成绩,并正铸造着自己的风格;其三,青年散文的写作也存在一些问题,普遍的散文视野狭窄,好以日常生活为材,抒发老调旧声,眼不高,手也不高。建议欲成大作者,要找经典作品去精读,走艺术之正道,研究人的历史和人的性情。当然,散文是多元的,任何风格一到极致便成经典。
    记者:您认为,今后青年散文写作需要哪些新的变化?
    朱鸿:我以为,青年散文性写作变化的方向应该是,要思想者化,要从深刻和独特中求新意,语言要从密度中生快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