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之一 作为军旅作家,我认为军人的崇高品格就是英雄主义。 狭义而言,这个情感始终是中国军旅文学的精神主调;广义而言,这个情感也是人类文学史上不朽经典的精神主调。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希望自己的军队由一群自私卑劣的懦夫组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军人如果缺少了英雄主义精神,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必将是屈辱或者悲惨的。世界文学史上,优秀的战争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英雄主义的史诗。对于民族命运而言,英雄主义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依旧需要,如果我们还想让子孙后代有尊严地活着的话。 应该指出的是,宣扬英雄行为的不合理,是在给自私卑劣寻找合理性。作为一支军队,如果自私卑劣合理了,必将逃不脱丢盔卸甲、溃不成军的结局,尽管这支军队可以军号震天、仪仗华丽;作为一个国家,如果自私卑劣合理了,这个国家的土地上永远不会给子孙后代留下象征民族荣耀的凯旋门,尽管这块土地上可以高楼林立、灯红酒绿。同样,在文学创作中,如果自私卑劣合理了,这样的文学产品永远进入不了人类精神的经典殿堂,尽管这样的作品可以名噪一时。 虽然“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我始终认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英雄主体,不是将军而是士兵。我写作的“战争系列”《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就是那些在历史巨变中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的普通士兵的英雄谱。我在写作《朝鲜战争》的时候,曾采访过那场惨烈异常的松骨峰战斗的主力团团长范天恩。这位战后惟一被收入日文版的《朝鲜战争名人录》的中国团长,身材高大疾病缠身,已经没有力气再用语言来描述那场战斗,更不愿提及自己的英雄行为,老泪纵横的他总是重复着这样一句话:“真正打起仗来,英雄是那些士兵。”是的,在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和谋求民族解放的过程中牺牲的士兵,他们绝大多数是贫苦农家的子弟,为了一份自己有生之年也许无法看到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他们宁愿承受难以想象的艰辛,甚至宁愿义无反顾地赴死。他们的崇高简朴而真诚,他们是我笔下的英雄好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