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民族复兴丰富蕴含,孜孜以求文学高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回望19世纪法国文学,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在欣赏的同时,思考这种繁荣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方面,国家正在崛起,焕发出令人惊叹的力量,国力提升、政权巩固、科技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对国家前途信心倍增等等,有目共睹;另一方面,道德滑坡、信仰丧失、金钱至上、鄙视平凡、诚信缺失等问题冲击着各个领域,也是不争事实。虽然不能与19世纪的法国相类比,但整个社会之活跃、骚动和充满各种机会,为文学想象和表现提供充分可能性。也就是说,社会巨变为文学高峰提供了客观条件。 文学高峰出现有赖于我们对文学内部规律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一个否定传统、唯“新”是务的过程。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西方现代派冲击下呈现破碎衰微状态,但在法国,现代派典型形态“新小说”风靡十几年,自20世纪80年代已经不再走红,现实主义传统有效抵制现代派进攻,呈现合流状态。我们一些先锋派小说忽视人物塑造,致力于象征、隐喻或抽象的环境构建,与社会生活渐行渐远,失去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惩恶扬善的道德追求,成为少数人欣赏或敞开心扉的场地。如今,现实主义潮流有重新崛起之意,值得关注。 思想深度是文学高峰的必要支撑和必然蕴含。文学作品不是哲学婢女,不是思想传声筒,这已是文学创作者和批评家共识,但这并不意味文学可以没有思想。今天,社会思想形态多样,相互之间或合作渗透,或博弈争锋,呈现一种错综复杂的局面。形成文学高峰,关键要从事文学的人有真诚信仰。对于域外文学,或许有一个借鉴或模仿的过程,但我们应该有正确态度,有反思意识。例如对现代派文学,有些人过于乐观,将新小说当成“通向未来小说的道路”,其实它已经走到尽头。传统与创新并不以彼此否定为前提。今天的写作要回到传统,并不是抱残守缺,泥古不化,而是相续相禅,踵事增华,灌注新的血液,这种新的血液包括了现代派(例如新小说)的贡献。 社会环境、文学内在规律、思想碰撞,都是产生文学高峰的外在条件,从事创作的人才是高峰出现的充分条件。有一批视文学为生命、甘于寂寞清贫、冷静观察民众生活、探索社会深刻含义、埋头打造独特语言的人,才有可能产生杰出作品。倘若我们作家诗人中充斥着以“穷怕了”为理由而不顾廉耻、利欲熏心、追求奢侈、欲壑难填之徒,虽可以产生作品,若寄希望于他们创造“高峰”,则无异于缘木求鱼。我们只能期望于“有才智的人”。所谓“有才智的人”,他所求于金钱的,是独立和自由的保证,故不能过少,过少则可能被迫仰人鼻息;亦不可过多,过多则会受到因金钱而来的种种束缚,乃至“有漂亮的公馆,却没有一间斗室安静地读高乃依”。建设文艺高峰,我们迫切需要一批文艺工作者能够成为“有才智的人”。郭宏安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