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胡辛,有师生如是评价:课讲得好的老师很多,作品写得好的作家也不少,但课讲得好作品又写得好的作家教授却不多,胡辛老师就是这“不多”中的一个。我以为此评价是很到位的。 1993年4月,应江西省领导的诚邀,我从清华园到南昌大学出任校长,目标是奔“211”重点建设大学,深感担子之重。其时,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有一项是加强文科建设。中文系的作家胡辛教授是我较早接触到的一位,不过,是先读其作品,后见其人。我的女婿是冯宗璞先生家族的人,也算是瓜葛亲吧。宗璞先生曾在1990年为翻译家朱虹女士亲笔写信联系过胡辛,因为朱虹应美国兰登书屋之约,要将胡辛的《四个四十岁的女人》等中国女作家作品翻译介绍到美国。宗璞的名气是很大的,但为了扶植后生,前辈竟是这样谦逊!199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胡辛自选集》(四卷本),这是江西第一个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个人多卷选集的作家。胡辛与著名作家王安忆、张炜同一时期推出,上海市作协、山东省作协皆分别为王安忆、张炜举办了首发式,江西只在《江西日报》发了一条短讯。我当时觉得应该大力宣传一下,但胡辛说,这在江西已是高规格待遇了,低调为好,作家还是以作品说话。我认为这是个人才,不仅文采斐然,而且大气、有胸襟。尤其是她不因为自己是个获全国奖的作家而少上课或不上课,她担纲的课程很多,很能吃苦耐劳。她曾在论著《长河荒凉却温暖的灯光—中国女性文学焦点透视》的《后记》中不无诙谐地说:“我所完成的巨额工作量使我想起了20世纪50年代走在时间前面的劳动模范王崇仁,我比周遭的作家在创作之外不知辛苦多少倍,以致我看到一部名为《求求你表扬我》的电影时,不觉发出会心的幽默一笑……”她这是实话实说,因她上的课类课时量太多太大。有一次排了一位男作家的课,但他上不了,系里要她上,她也就接了下来。性格爽朗的她,常笑说学校“重男轻女”。她把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是个乐天派,但说到底是将教师当作她的天职。学生对她的教学反映非常好,说听她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那时候文学作品的社会地位很高,她在校内校外的讲座也总是获得满堂彩。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有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胡辛是不是大师,还得让岁月来验证,但作为高校校长,至少应重视她的知名度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度和认真度。 我想用三句诗词来概括胡辛走过的人生之路和对文学艺术的创新追求。 文苑振金声,循良冠百城 胡辛三十八岁发轫于文坛,先后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这里有泉水》《地上有个黑太阳》《四个四十岁的女人》等,长篇小说《蔷薇雨》《陶瓷物语》(又名《怀念瓷香》)、《聚沙》等,长篇传记文学《生命的舞蹈—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最后的贵族—张爱玲》《陈香梅传》《彭友善传》《网络妈妈》,散文集《女人的眼睛》,论著《电视艺术十二讲》《百年回眸—名导名片管窥》《我论女性》《长河荒凉却温暖的灯光—中国女性文学焦点透视》《瓷行天下—千年帝王意志下的瓷路沧桑》(待出)等。文字之多、涉笔之广博也成就了她的独特风格,使她成为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江西自现代以来文学成就最突出的女作家。人们提到胡辛,总是能记得她那些带有符码的篇名,它们已成为江西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我对她的作品为何比较熟悉?这得从1994—1996年的几件事说起。 1994年夏,陈香梅女士主动要来南昌大学看看。我嘱胡辛送上几本书,她起初不愿意,说人家是美籍华人,不见得作兴我的书。我说,胡辛呀,你要有自信,我和夫人都喜欢看你的书。那天黄昏,陈香梅在我居住的小院落里,一见面就说:我在美国读过胡辛的书。在场总有二十几人。随即夜半三更挂电话给胡辛,就是谈给她写传之事。当时,学校和作家出版社都支持胡辛的,胡辛写作也很辛苦很认真。1995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陈香梅传》,反响非常之大。但后来发生了点不愉快的事,那是有的人不尊重胡辛的创作劳动。在这件事上,我旗帜鲜明地支持胡辛。 1995年,教育部派出的“211”高校评审组,总共有九位专家,组长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原副校长、数学家王梓坤教授。他们纪律严明,评审认真,当然不得送礼。我夫人建议,南昌大学有个作家群“两胡一相”,就送他们的书,送精神产品当合情合理。这样校方就要求“两胡一相”送书,共十二本,胡辛一人就占了九本!其实,两位男作家写的书并不少,只是略逊胡辛的认真劲儿。这九位专家接到书后很高兴,说南昌大学真是藏龙卧虎之地。他们极有修养,从我处要了胡辛的电话,个个都给她挂了电话道谢,她也很激动,说想不到理工专家也爱看文学书。其实,文理本应相互渗透。 1996年冬,香港中文大学高锟校长邀请我与李良贸、曾广兴、胡辛三位教授作学术交流。同样,我要求胡辛将书带去作为礼物之一,随行的两位男教授很爽朗地一路帮忙提书。我们到达香港中文大学的翌日,参观校图书馆时,馆长突然说:看看我们的胡辛教授在世界各高校的藏书情况。他将胡辛的名字输入后,还真有不少高校收藏了她的著作!胡辛目瞪口呆,因那时她对电脑知识知之甚少。大家也都有意外的惊喜,掀起了一个即兴的小高潮。高锟校长很热情地接见了我们一行,双方也交换了礼物。回住所后,从江西医学院到香港中文大学任职的年轻助理教授已在等候我们。助理教授告知,按常规,香港中文大学赠予男士的是一条领带,赠予女士的则是一方纱巾,哪怕对方是哈佛大学的也少有例外。这时,胡辛觉得高锟校长亲手递给她的,却是一包装得颇华美的沉甸甸之物,她当大家的面小心翼翼地拆开,一看,是一镀白金的小相框!从这些细节中我了然香港中文大学和高锟校长是将胡辛当作知名作家学者看待的,同时也印证了我对她的评价。那次,我们顺道走访了深圳大学,深圳大学当时思贤如渴,但引进教授不超过五十岁,而蔡校长却当面表示欢迎五十一岁的胡辛调进该校,我当然不放。回校后,我毅然决然提议她“出山”当中层干部,并兼顾她的创作。但由于意见难以统一,最终她做的是事事处处都必须实干的“文化艺术教学部”主任,对她的创作肯定有影响。校组织部长廖淑梅找她谈话时,她也毅然决然地不干,后来我再找她谈话,要她为南昌大学多做贡献。她很委屈地说:我性格太直,当不了官;再说,这一年我出了六本书呵!她快人快语,实话实说,也爱仗义执言。一旦上任,她全身心投入。为加强文理工渗透,她配合教务处肖玉梅处长,将公共选修课程开到九十六门,又建立百人合唱团、校舞蹈队、女子二胡队等,硬是将文化素质教育做得风生水起。南昌大学并校五周年的晚会和此后的贵宾来访,基本上是文化艺术教学部组织的节目,一演再演,真没乱花学校一分钱。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胡辛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工作中,深感影视教育的重要。她的作品《四个四十岁的女人》《这里有泉水》《蔷薇雨》等已陆续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四个四十岁的女人》还获得飞天奖,她在影视创作和理论方面是有天份和基础的。她先率中文系、新闻系的十余位教授和副教授在全校开出电视艺术、影视鉴赏等课程,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当时生物楼可坐两百多号人的阶梯教室常常人满为患,中间过道还加了一排排自设的条凳。在此基础上,她提出建设影视专业,并申报广播电视艺术学和电影学硕士点。当时,学校是支持她的。遥想我当年在清华大学创办全国第一个焊接专业时,起步是非常非常艰难的,不是一个“苦”字可以了得! 按学校惯例,女干部五十五岁就要退居二线,但我们要求胡辛二度出山,出任影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是并校十周年纪念,但我恰恰在此时离开南昌大学,回到了清华园。当时,学校已联系了中央电视台播出专题片,然而,专题片却还没动手,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校宣传部硬是要胡辛担纲拍摄二十四分钟的专题片。救场如救火。她答应拍摄的前提是:要学校领导拿出十个左右的一线教学老师名单,以人物为本来构架。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联系不多,但始终没有中断过。就在那一年,我得知南昌大学获批江西省第一个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此后,她带领着师生在影视艺术领域探索,无论是剧本创作还是影视实践,可谓筚路蓝缕,收获颇多,曾被武汉大学测评为全国同类硕士点第六名!2007年、2009年她担任制片和编导的两部长篇校园青春剧《聚沙》《沙之舞》在中国教育台、江西电视台播放,也获得各类奖项,造成不小影响。但要知道,其时学校每年给影视艺术研究中心的经费,不过区区一万元,后增添到三万元!她硬是用艰苦奋斗、勤俭创新的精神坚持到底。深究她的影视创作,我们发现她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与育人结合,是对部分高校仅仅重视影视理论单向教育的有力改革和创新性探索,这一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形势很好,应该说,胡辛功莫大焉。 胡辛的身上有股子精神,常使我联想起当年我在西南联大读书时不屈不挠的劲头。做事业,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2014年11月,继在景德镇举办回顾展后,胡辛又在南昌举办了“胡辛执教47周年从文习艺31周年回顾展”。她诚邀我出席,我当然很高兴为她加油,我与夫人出席了开幕式。我夫人最爱荷,也许与我们生活久居的清华园、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关;而我更喜欢山水画。但我们不约而同喜欢她画的人物,并非画艺有多精湛,而是为那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呼之欲出的人!在回顾展上,周创兵校长致开幕词,我作了长篇发言,我觉得,应该借这个平台好好表扬表扬这位七十岁仍朝气蓬勃的老教师,她是南昌大学的一张名片。我接受江西电视台采访时说,我知道胡辛是个好老师,是文坛老将,但我没想到她还成了画坛新秀,真是太有才了!她在古稀之年,迈入陶瓷国画领域,既是她文学才华的延伸和衍生,也是对自己本身的深化和超越。厚实的文学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身上遗传父母辈的艺术细胞,使她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她绘影绘形、以情入画,涉笔山水、人物和花鸟,其中的物我交融、人情物态均自然圆到、神完气足,让人心向往之,显见出她文人学者的逸兴悠长和童心不灭。 胡辛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她的文学艺术作品,感染力极强,在这些强烈的生命力作品背后,我感受到她坚韧自信、锲而不舍、倔强自强的性格品质,同时也触摸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积淀。无论是文学作品、影视剧作,还是国画陶瓷,都贯穿着鲜活的江西地域特色,浸染着赣鄱文化的风骨与精神,这是非常可贵的。文学的、影视的、陶瓷的,和谐完整地统一在胡辛身上,我想历史是会记住她的。在我看来,她的这些充溢着个性与地域特色的艺术品,她的这种不懈奋斗、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成就了提升江西文化影响力、提升艺术生命境界、提升文化守正创新之气的时代意义和生命意义,我想这就是胡辛教授致力于探求艺术创作的价值所在。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我期待胡辛及其艺术创作再攀高峰!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昌大学原校长、名誉校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