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李贽的文学观念与晚明小品文的勃兴(4)

http://www.newdu.com 2017-12-01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 李超 参加讨论

    四、一段精光,千古不磨
    文学的发展观在中国很早就已产生,刘勰曾就有“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文心雕龙·时序》)的论述;而且至少在元代,虞集便明确地将文体的发展与时代嬗变联系起来,认为:“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绝艺,足称于后世者。汉之文章,唐之律诗,宋之道学,国朝之今乐府,亦开于气数音律之盛。”[21]尤其是到了明代,各种文学理论相继发展到高峰,一代有一代文学的观念已经成为知识阶层的某种共识[22]。唐诗宋词元曲已成为代表一代文学创作高峰的文学经典样式。当明初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论观念并没有指导着诗文创作实现再度发达之后;当心学观念活泼泼地给士大夫们一个放开心灵的路径之时,小品文适时地从传统散文的大领域里异军突起,成为士大夫彰显性灵的最佳表现方式,其成就堪为晚明文学的代表。
    具体来说,明代小品文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转折,明初虽有宋濂、刘基等大家的优秀创作,但很快就被明前期的台阁文化所笼罩,散文创作较为平庸,于是复古声音甚嚣尘上。继而是归有光、茅坤和唐顺之等人的唐宋派,可以说是振兴了明代散文创作,进入了一个发展前的储备期。当李贽、徐渭等人高扬个性、自我和本真的大旗,就为明后期公安派和竟陵派的性灵主张奠定了思想基础,于是小品文创作逐渐进入佳境。明末的张岱更是将小品文的创作推向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
    小品文创作的内容涵盖极广,无论尺牍、序跋,还是日记、游记,莫不灵光乍现,鲜活有味,妙趣横生。从风格上来说,明中叶后的小品文创作既有清新的山水游记,也有对世态炎凉的冷嘲热讽,还有热衷于描摹散漫风雅生活的闲适之作,小品文成为士人用以寄托人生、表达自我的一种抒情方式。为我们呈现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审美趣味以及思想状况,而这些都是在心学的哲学背景下,士大夫主动将儒释道三家学说进行融合,并试图将这样一种杂糅内化为个人生命的追求所带来的小品文创作的繁盛与特殊情味。这其中,李贽可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对于何为天下至文、如何创作才能趋于天下至文等问题,都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甚至是惊世骇俗的理论观点,可以说在明中叶后的文坛上刮进了一阵清新的风,犹如甘醇的酒香充溢于那些得风气之先的士人心中,有力推动着明中叶后的小品文创作进入一个繁荣发展期,且终于蔚为大观。
    1916年8月15日,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以“守常”为署名,发表了“《晨钟》之使命”一文,其中说道:“由来新文明之诞生,必有新文艺为之先声,而新文艺之勃兴,尤必赖有一二哲人犯当世之不韪,发挥其理想,振其自我之权威,为自我觉醒之绝叫,而后当时有众之沉梦,赖以惊破。”[23]用这段文字来诠释当年李贽与假道学们的激烈论辩,以及他丰富深刻的文化思想、文学观念带给人们一系列的冲击与影响,真是再贴切不过。可以说,李贽对于明中叶后小品文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上的建构,他的相关论述,始终闪烁着生动犀利的精光,它犹如不灭的焰火,一直燃烧到民初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他的关于文学创作的论述,千古不磨,在今天依然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