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从有“来历”到“没来历”①——试析杜诗语言运用的创新

http://www.newdu.com 2017-12-01 《杜甫研究学刊》 谢思炜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杜诗在采用来自经史典籍和前代文献的有“来历”语时,扩大了其采用范围;同时也使用当代新语,尤其是大量采用口语词汇。此外,诗人也通过创制新词实现诗歌语言的更新,其所造新词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位居前列。
    关 键 词:杜诗/自作语/口语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至唐代诗歌词语演变研究”(编号16BZW04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谢思炜,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代黄庭坚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②这一说法曾引发不少争议,喜作翻案文章的袁枚谓:“宋人好附会名重之人,称韩文杜诗无一字没来历。不知此二人之所以独绝千古者,转妙在没来历。”③
    这两人的说法各执一词,其实各有其道理,未必截然对立。黄庭坚本人也没有否定诗歌创作使用“自作语”的必要,而只是说“自作语最难”。此外,他还说过:“当熟读《左传》《国语》《楚词》《庄周》《韩非》,欲下笔略体古人致意曲折处,久久乃能自铸伟词,虽屈宋亦不能超此步骤也。”④所谓“自作语”“自铸”词,就相当于袁枚所说的“没来历”。综合两人说法,可以说诗人只有在熟读经典、有长期写作实践后,才能“转”入这一更高境地。杜甫诗歌是否乃至如何实现从有“来历(处)”转向“没来历”?在杜诗中究竟有哪些词语属于这种没来历的“自作”“自铸”词语?对此,需要像查实其用语“来历”那样,通过调查一一加以说明。
    如果不含偏见的话,应当承认,“无一字无来处”的说法本身也是对杜诗语言丰富性的一种肯定。宋以后注家为查实杜诗用语的各种“来处”付出了极大努力。能够将大量这些不同来源的词语熔于一炉,也足以证实杜诗在语言运用上的纯熟。另外,这一说法也说明了一种时代变化:相比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诗歌在词语运用上相对而言确实进入了一个守成时期。据笔者对《文选》魏晋宋齐梁诗和《唐诗三百首》两个样本的调查,从前者共提取多音词5241个(不含专有名称等),其中魏晋宋齐梁时期产生的词语2420个,占46%;从后者共提取多音词2927个,其中魏晋至唐前产生的词语1020个,占34.8%,而唐代产生的词语500个,仅占17%。
    然而,尽管唐诗使用新产词语的比率比起六朝有所降低,但诗人自创词语并没有停止。在近体律诗、五古长篇、歌行等诗体全面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唐诗的语言运用也日臻成熟。总的来看,唐诗的语言更为丰富,也更为自然,比起此前的六朝诗或此后的宋诗,唐诗都更为易懂易诵,朗朗上口。如吴乔《围炉诗话》所说:“盛唐诗平易,似第一层心思所成。”⑤这种语言风格被认为是诗的“美德”。⑥
    但唐诗语言风格又是多样的,因诗人个性和喜好不同而显现出不同追求。例如李白的创造性主要体现为一种较为自由的表达方式,在袭用《文选》等前代诗歌词汇之外引入相对自由的句式和接近于口语的表达。如刘熙载所说:“‘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上四字共知也,下五字独得也。凡佳章中必有独得之句,佳句中必有独得之字。”⑦所谓“共知”相当于常用词,但也是袭用的、有来历的词(这两个词即是);而“独得”,则相当于黄庭坚所谓“自作语”,但这种自作语不是造新词,而是将一个口语式的、完全生活化的表达运用到一个人们未曾想到的特殊对象上。
    相比之下,杜甫是采用一种更为谨严、更注重形式完美的方式来实现其在诗歌语言运用上的创新。如方东树所说:“观《选》诗造语奇巧,已极其至,但无大气脉变化。杜公以六经、《史》、《汉》作用行之,空前后作者,古今一人而已。”⑧根据调查,杜诗在采用出自经史典籍的词语时较之前人确实有相当扩展。例如以下这些词语或字面,在前代和杜甫同代诗人中就没有人用过:
    追琢、仳离(《诗》)、口实、逋逃、塗塈、阶戺(《书》)、退藏、旅次(《易》)、聚敛、诛求(《左传》)、扶颠(《论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